激活乡村文化市场论文_向娟

激活乡村文化市场论文_向娟

——以宣汉县为例

向娟 宣汉县文化馆(宣汉县美术馆)

宣汉县地处四川东北部,即是川、渝、陕、鄂四省市结合部,又是华中到西南、西北到西南的重要通道,是一个有着2000余年建县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最低海拔278米,最高海拔2458米,地形从丘陵到大山区,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巴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县54个乡镇,人口133万,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四川省首批扩权试点县和四川省民族待遇县。

队伍建设急需输血。我县文化站是1987年招考过文化干事,1990年招考3人,最后一次距今已整20年了。同时由于长时间以来,工资无保障等原因,人员转考公务员等大量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县54个乡镇有文化站17个。全县文化干事仅有20人,还有厂溪雷成会、南坝向本安等人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到今年底,文化干事不到20人,而且除东乡镇、南坝镇之外的地方很长时间没有独立的场地,没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乐队之类。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各乡镇都有了场地,由于缺乏具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很难开展应有的文化活动。文化干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资靠乡镇发,天然地服从乡镇统一安排,新世纪以来,政府职能开始转变,而对文化站职能转变没有跟上。由于无场地、无人员、无经费,什么也干不了。更没有年初计划,年终总结,即使有也停留在文字游戏上。据调查东乡镇、南坝镇每年都在开展相应的活动。

传统文化濒临灭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都觉得,我们自己搞文化无法同电视上相比,特别是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综艺节目,不管从哪个方面是天壤之别,正是这种认同的时候,人们忽略了的问题,“阳春白雪”不能代替“下里巴人”,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创造、参与,极大地压抑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和自娱自乐的重要功能,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正是这些原因,以前我县境内较为普遍的狮舞、车灯、旱船、钱棍、火龙、水龙、彩龙、唢呐在很多乡镇已后继无人。近年来尽管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比起需要宣传、保护的工作量来看仍然是杯水车薪。

繁荣我县农村文化的建议

完善创新文化体制。尽快实现全部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要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综合文化站是先决条件。这些年来振兴中华教育先行,教育强了;“非典”之后卫生强了;乡乡都有广播站偏偏没有文化站,文广中心的实质是有“广”无“文”。现在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否可以强大,关键看各级政府下得了大决心、大投入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拿我们宣汉为例,一个镇教师最少几十个,多则几百个,医生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人,而文化专干部多半以上的乡镇还没有一个,大的乡镇更应该有几个,首先应该把每个乡的文化站建立起来,人员配备一个以上,他们做什么,这是个管理,考核落实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恢复一年一度的全县文艺调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全县都要进行文艺调演,历时一周左右,每个乡镇都要有自己的节目上台展示,结果进入年度考核。时间可选在每年春节左右或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即6月中旬),近年国家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花大力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将传统节日公布为法定假日,但我县这些节日的民俗活动却没有跟上。可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叫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展演、巡游活动,今年在东乡镇,明年南坝镇,邀请邻近乡镇参与,这样推动了三五几年,必将大有改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系统、部门、单位、乡镇、村社、社区、文艺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如巡演、调演、展演、汇演,各种赛事活动,如对抗赛、争霸赛、民俗表演大巡游等这样的活动形成了气侯,不仅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还可以培养造就大批文艺人才,让广大文艺受好者都有用武之地。

重视文化人才。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首先离不开大量的优秀人才。要尊重文化人、要培养造就大批的人才,要加强文化交流,请在全省、全国以至在国际上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在实地考察,倾听他们的建议,与当地文艺界人才进行交流,举办讲座等。同时也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派文艺工作者出去开会、观摩、学习、进修、培训、考察,既可以专门是文化人的团队到某方面走在前面的地方学习考察,也可以在各种干部学习考察团队中每次给一定比例,让文化人参与其中。

建立巴人艺术团,每年下任务到乡镇巡演。宣汉县是巴人故里,又是全省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区,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费孝通、潘光旦等权威人士考证,现在的土家族正是巴人后裔。经过我们研究发现,战国时期宋玉《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由此而得出了“曲高和寡 ”的结论。但绝大多数人学归学、谈归谈,很少有人去关心《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的内容是什么,怎么俗怎么雅?它们都产生在哪里?今天还存在吗?本人研究结果认为,《巴人》还在,就在大巴山,《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正是《巴人》这种古老民间音乐在今天的传承,也是我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县的土家族有近5万人,与全县130多万人相比他们是很少,而在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全县人口几万人的县多得很,而且都有某一少数民族剧团,在我县建立巴人艺术团,有利于保护和打造巴人艺术。让文工团招聘演员,恢复川剧演出,将《王维舟回山》、《巴山秀才》、《四下河南》、《苞谷神》、《安安送米》作为保留节目。将王幺贡爷的故事进行改编搬上舞台,当然也要有一些流行的歌舞类节目。并在全县发扬光大,逐步走向全国。

文化馆对全县文艺辅导责任到人。既分艺术门类又分乡镇片区。当然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每年县上有活动,有任务,乡镇需要。不然文化馆干部既不知道辅导什么,乡镇也当成负担,或者落于形式。文化馆还要对全县文化干事进行辅导培训。当然文化馆干部要名副其实地担当如此重任,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出去学习、观摩,要向东莞、浙江、江苏等地学习,随时充电。同时文化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急需配备。我县的文化馆、图书馆硬件设施差距太大,根据国家、四川省的要求,宣汉县都应该是国家一级文化馆、图书馆。

作者简介:向娟,四川省宣汉县文化馆(宣汉县美术馆)干部、宣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干部、宣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任副秘书长、宣汉音乐家协会会员。

论文作者:向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激活乡村文化市场论文_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