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骨一病区 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疗法分成置换组和内固定组,每组40例。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置换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髋关节功能。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25.0%、再手术率22.5%均显著高于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率10.0%、再手术率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1、2年的髋关节功能(77.5%、80.0%)显著优于内固定组(6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其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11-02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股骨颈骨折后导致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1]。现阶段,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本此课题研究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疗法分呈置换组和内固定组,每组40例。其中,内固定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9.3±7.8)岁;置换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9.6±8.4)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1)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全身麻醉,从后侧切开关节囊,使股骨颈骨折端露出。(2)清理髋臼内软组织,在髋臼处打固定孔,然后固定髋臼帽。(3)采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并对髋臼假体进行安放,安放时需时前倾1度、外倾45度,并对髋关节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同时,放下引流管,进行切口缝合[2]。(4)患者术后,髋关节需保持外展位,观察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引流管要通畅,48小时后,拔掉负压引流。(5)术前一天开始服用抗生素,连续服用一周。术后一天,需对股四头肌功能进行1~2周的锻炼。
内固定术:(1)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进行全麻,在C形臂X线机的辅助下进行牵引复位,复位完成后,在髋部做个小切口,打入三枚呈“品”字形的克氏针导针,并放入三枚空心螺钉加压固定[3]。(2)在C臂X线机的辅助下确认骨折复位情况,然后清理伤口,并进行缝合。(3)术后两天进行抗生素治疗,并指导患者不负重康复训练,手术后八周可少量负重,骨折线模糊后可进行完全负重。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Rogmark方式评定术后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内固定术后再手术、二期髋关节置换等;采用Hr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总分100分。大于90分属于优秀;80~89属于良好;70~79分属于中等,小于70分属于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进行说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没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和术后再手术率的对比
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再手术率明显高于置换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髋关节功能对比
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2年的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低于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为了避免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经常下地活动,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心肺疾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3]。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的优势是:对机体伤害小,可保留患者的股骨头,发生深层感染的机率小等。但它的不足之处是:术后避免负重、骨折愈合期长、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愈合效果差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风险较大。所以,内固定术治疗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几率较大。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且术后恢复较快,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再手术率。但它的不足之处是:手术伤害大、术后可能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置换组术后1、2 年的髋关节功能(77.5%、80.0%)显著优于内固定组(6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且疗效较好;另外,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25.0%)、再手术率(22.5%)均显著高于置换组(1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较快,并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再手术率,因此其远期疗效更优。
综上所述,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其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文龙.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1):79-81.
[2]朱孟勇,吴洋洋.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6,(9):49-52.
[3]洪忠,张州平,刘汉民,等.髋关 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69-71.
论文作者:吴厚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关节论文; 股骨颈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