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改革初探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改革初探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改革思路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探析论文,思路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大的历史背景变了,指导思想要明确,教育观念要更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和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至国际关系,小到家庭生活,无不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从国际关系看,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国际竞争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世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的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课题。而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从国内来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正在引起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这些对于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又是一种促进教育更快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在这种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的客观环境中,我们只有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改革的主动性,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以战略家的眼光来筹划和部署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变了,我们的指导思想也应该变化,教育观念要更新。就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当前面临着一个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问题。我认为在指导思想上:

首先,要明确“一个轴心”,即思想政治课的改革要围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轴心进行。目前,举国上下,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成为强弩之末。然而,从教育思想、观念,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在原有应试教育的道路上惯性很大。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综合国力的较量就是人才的较量,也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就思想政治课来说,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的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拼搏精神;有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人才。从而实现人才素质的整体优化,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建树。

其次,要符合“三个面向”,即思想政治课的改革,要符合邓小平同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面向现代化,一方面是要根据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使中学生在学校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和心理素质,以便走出学校后,能够模范地遵纪守法,能够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问题,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另一方面,就是要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现代化;面向世界,就是让学生既了解国情,又了解世界;既会利用国内资源,又会利用国外资源;既会组织国内建设,又会进行国际交往,从而成为开放型、适应型的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用21世纪的战略发展观点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还要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把现实的改革和发展与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改革中,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科学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

二、关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从体系结构、范围划分,到组织形式,均受到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这一点,就要找准确立课程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的着眼点。

第一,要体现《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任务,即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当前以至今后,要特别突出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第二,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初一学生虽然还满身稚气和天真,但是,他们已经具有“自己长大了”的自我觉醒意识和早期的青春萌动;初二学生生理迅速发育,心理矛盾增多,思想动荡多变的时期开始了;初三学生认识问题时,已具有对感性材料自发地进行逻辑加工的能力,开始面临着第一次抉择人生道路的思考。而高中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思维能力的迅速发展,同时,高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已经开始较多的思考人生、认识自己,然后发展到认识社会。而在认识社会时,更多的学生是从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开始,进而慢慢注意到社会的政治生活。我们在教学和教研中的有关心理和智力测试,表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大致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只有从此出发,才能使课程设置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三,要落脚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根本点上来。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这种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思想政治课是培养人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突出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从上述三点出发,我们对中学各个年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形成这些素质所必需的知识进行了整体设计。

另外,这些年来,由于理论建设的不成熟性,实践的不断发展,时局的剧烈变化,使思想政治课教材最不稳定。而这对于中学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以及课程的科学性来讲,无疑是很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试图建立一个二元复合的课程体系,即从初中到高中,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这样,也许可以在可教性和可读性的关系问题上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点,在教学模式上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

初中阶段:总的来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和行为规范教育。

一年级:必修课——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讲班集体、学校的规章制度,再到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规矩、纪律(甚至法律);从有强制力的纪律、规章到靠信念和舆论维系的道德规范等方面来讲述有关公民的常识。

选修课——理想、前途教育。

二年级:必修课——重点安排《宪法》的有关内容,从宪法的概念、地位、总的指导思想,到我国社会的根本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性以及体现这一性质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和首都。这样,既有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又有爱国主义的教育,也是法律教育,至于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完全可以融化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

选修课——1.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主线,介绍社会形态的更替,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介绍有关私有制、阶级、国家等有关常识。

三年级:必修课——重点安排《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内容,这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讲,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正确认识一些社会关系,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选修课——人生观教育,包括成才观、择业观、幸福观、苦乐观、家庭观等。

高中阶段:总的来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的有关内容,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年级:必修课——主要是世界观和辩证法思想的教育,交给开始独立思考的中学生认识人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金钥匙。

选修课——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一些古今中外哲学史的基本常识。

二年级:必修课——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选修课——1.介绍必修课中不能容纳的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些其他常识。2.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因而可以介绍一些促使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良性运行的国家法律。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三年级:必修课——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些重要的政治现象。

选修课——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及党和国家在近期内的重大方针、政策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必修课教材的编写,应该走出“归纳”或“演绎”的固定模式。内容的选择不求全、细,但应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在操作性问题上,各章节应该提出知识、能力、觉悟的基本要求,把大纲和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糅合。我们反对搞概念的演绎、原理的堆积和经验式的注解,也反对具体事实材料的过多堆积,把教科书变得越来越厚。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教育,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另一方面,理论要联系实际,要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关于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的改革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确立开放型的教学观。因为在目前日常教学实践中,一般奉行的是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和“传授知识、获取知识”的教学行为。因而在课堂上,教师的理论教学往往显得肤浅和苍白无力,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对学生的民意调查表明:学生不是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而是不喜欢不接触他们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的说教,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喜欢某某政治教师。因此,树立开放型的教学观是必要的。

其次,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把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的教学以及组织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九年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中,整个课程由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板块构成。初中活动课包括科技文体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形势政策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高中阶段仍然存在“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决定了其教学形式需要实现这种结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学生获取知识已不仅仅限于原有的课堂,活动课和课外活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个性的好场所。把课堂教学和有关活动结合进来,把学校教学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到社会中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接触实际,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才能,这也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样,就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也就是说,联系实际,仅仅停留在书本材料上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泳的本领在书本上学得再好,不去下河亲身体会,必然要溺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以及它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正因为它把实践放在第一位,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高度的革命性,才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最后,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导”的主要含义应该是学生获取和使用知识的方法。通过“导”来不断改变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把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导”来实现“不教而学”。

3.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说,教师和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消耗获得最大的可能效果。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当今教学改革得失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4.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因材、因时、因校、因班施教,必然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尽量采用幻灯、录音、广播、影视以及电脑等一切可以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教学。

标签:;  ;  ;  ;  ;  ;  

思想政治课改革初探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