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李建林[1]2001年在《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文中指出语文教育承载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美育任重道远。语文美育成了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吸收了中外美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语文美育实践,对审美心理建构的性质、功能、过程、方法等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本文探讨了美育与审美心理建构的内在关系,指出培养和提高审美想象力是语文美育的突破口,是关键所在。只有学习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审美的力量会逐渐地显现出来,从而改变语文教育的“苦教”、“苦学”的状况,而形成“乐教”、“乐学”的全新局面。学习个体在审美心理的建构中,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直至自我实现。

吴薇[2]2008年在《论语文审美素质的养成》文中认为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杨道麟[3]2011年在《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这一论题,就是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美学的真善美同一的理念来观照语文教育的一门复杂学问,它是语文教育认知学、语文教育伦理学、语文教育美育学的“合金”,以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为旨归。在目前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它还是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荒原”,一个急切需要探讨的领域。然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这一文化符号和文化要素长期由于缺乏真正的美学视野予以观照,总是游移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之外。因此,这一论题的研究必须既针对美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的褊狭观点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误导所带来的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或过分强调视觉艺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影视课”、或过分强调听觉艺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音乐课”、或过分强调文学艺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表演课”而导致的困境,又针对审美的“趣味说”、“美术说”、“美感说”的偏颇见解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戕害所带来的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或过分强调趣味教育并使之成为“纯娱乐课”、或过分强调美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育美课”、或过分强调美感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情感课”而导致的窘况,还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革命”、“政治”的“形左实右”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干扰所带来的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或过分强调智能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语言课”、或过分强调人文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政治课”、或过分强调唯美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欣赏课”而导致的弊端,试图从美学视野真正观照语文教育并采用纵横开掘与多光聚焦相结合、质性分析与案例解剖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方法将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长期错乱了的“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探求语文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探求语文德育的“善”,还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探求语文美育的“美”,从而促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以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与“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早日构筑成功。本文除引论“一个尚未认真开发的领域”和结语“为了开发真善美的语文世界”之外,拟从以下叁个部分予以详细论述:第一部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思维”。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省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要旨”等叁块具体展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包括东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积淀(道家美学的“天人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儒家美学的“知行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禅宗美学的“情景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等)、西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凝聚(康德美学的“心理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席勒美学的“人性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黑格尔美学的“无限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等)和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孕育(早期的“认知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中期的“改造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晚期的“感受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省察”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缺失的剖析(语文教育的名称众说纷纭、语文教育的标的宽泛笼统、语文教育的内涵残缺不全、语文教育的素养出现漏洞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流弊的反思(语文教育被“时髦”的理论演绎、语文教育被“新潮”的话语包装、语文教育被“花哨”的形式摆弄、语文教育被“求全”的手段淹没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批评(语文教育被“功利主义”所遮蔽、语文教育被“非语文化”所消解、语文教育被“无效教学”所扼杀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要旨”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立(语文教育目标的理论贫乏、语文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原则的遵循(语文教育原则的混乱烦琐、语文教育原则的理想构成、语文教育原则的辩证运用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厘定(语文教育内容之一:健康的语文课程、语文教育内容之二:全面的语文教材、语文教育内容之叁:完整的语文教学等)等方面。第二部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架构”。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使命”、“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核”、“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体制”等叁块具体展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使命”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现象的审视(语文教育现象的偏差胪列、语文教育现象的归因分析、语文教育现象的学理探究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规律的揭示(语文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语文教育符合个性塑造的规律、语文教育依照逻辑行事的规律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语文教育的认识感受活动、语文教育的鉴别欣赏活动、语文教育的表达创造活动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核”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质的叩问(语文教育本质的失误诠释、语文教育本质的科学理解、语文教育本质的正确把握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呼唤(语文教育存在之一:智慧存在、语文教育存在之二:精神存在、语文教育存在之叁:美感存在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的诉求(语文教育价值的迷惘发微、语文教育价值的尺度认识、语文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窥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体制”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重建(语文教育本体的迷失指津、语文教育本体的嬗变揭因、语文教育本体的真义探秘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寻觅(语文教育客体的课程规限、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语文教育客体的教学实施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探颐(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素质、语文教育主体的受教者潜能、语文教育主体的师生间互动等)等方面。第叁部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前景”。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旨归”、“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策略”、“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生机”等叁块具体展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旨归”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状况”(语文教育中地位失落的人、语文教育中特色失落的人、语文教育中个性失落的人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意蕴”(语文教育中与自然和谐的人、语文教育中与社会依存的人、语文教育中与身心协调的人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走向”(语文教育中的全面的人、语文教育中的具体的人、语文教育中的实践的人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策略”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涵泳、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熏染、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浸润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揣摩、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陶冶、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滋养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体验、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领悟、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品味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生机”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和谐性(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的创设、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的协调、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的营造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诗意性(语文教育的诗性智慧的贯穿、语文教育的情感密码的丰富、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的激发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生态性(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的理解、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的打造、语文教育的同构共生的体现等)等方面。

张帆[4]2018年在《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对此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更为紧迫。“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超越,是对新时期我国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结构的专门、科学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创新。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语文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学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已达成初步共识,具体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这四个要素各有侧重,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课程肩负的重要使命。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以接受美学、对话理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质。培养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推动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更有着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完善人格的强大功能。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价值,这是因为我国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急功近利的教学追求,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够,等。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应试大环境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教师“以考定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师自身素质发展也不足,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导向下,学习也具有功利性。针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教师应树立语文学科的审美理念,提升审美素养,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审美心理结构;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抓住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美学特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够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审美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审美,而是语文学科的审美,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质。同时,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不能为了审美而忽略语文的工具性,要防止出现“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为了审美素养能够得到制度保障,最好能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但如何评判及如何实施等都有待深入研究。

张晓梅[5]2003年在《实然与应然:中学诗歌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整个世界都在呼唤人文精神,渴望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实施审美教育也同样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特性和目标。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最具有人文品格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充分的研究是勿庸置疑的。审美情感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怎样在诗歌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培养,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认清审美情感培养与诗歌教学的内在联系,诗歌教学实施、贯穿、强化审美情感培养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 要揭示通过诗歌进行审美情感培养的特殊规律,除了运用教学理论,还必须运用审美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以及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图将叁者结合起来,把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规律与诗歌教学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新的、通过诗歌进行审美情感培养的教学理论框架,分析现存诗歌教学实践中审美情感培养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为诗歌教学,乃至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照。同时使语文审美教育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诗歌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陈荟竹[6]2016年在《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要重视美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审美想象力则是个体审美能力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儿童时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就是颇具人文性与民族性的语文课程,虽然小学的艺术课也担负着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的作用,但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语文课程在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培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视角聚焦于以往审美想象力培养研究关注较少的儿童群体。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培养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美学、审美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美育的要求,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根据其原因分析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原则和具体实践策略。论文由五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儿童审美想象力概述。分别对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儿童审美想象力作了概念的阐释;第叁部分:语文课程中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的理论依据。着重从儿童审美心理学和语文课标来确立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着重从语文教学原则、实践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儿童审美想象力的教学策略。当然,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本文所提到的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当地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

阚燕[7]2005年在《论语文教育中审美人格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审美人格倾向的培养与审美人格培养的途径,将其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形成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叶悬冰[8]2001年在《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文中研究指明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美感和生机,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由于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人只有在审美的领域里才能享受到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自由和偷悦,所以对美育的重视不是一个普通的教育热点问题,而是教育在本质意义上的一次深层次的回归。笔者认为,对语文教育而言,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形式,因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与美育的终极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语文学科成熟的标志,是语文审美教育新思维的建构和定型。因此,本文旨在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审美化的内涵以及使语文教学活动达到美的境界的种种条件,试图建构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了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第一章和第二章从教育理念的高度来探讨美育以及语文美育的意义,是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核心,从教育实践的层面探讨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的种种条件,第四章为结语。

刘玲玲[9]2017年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文美育的实施,语文美育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美育就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运用美的事物对人进行关于美的教育。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美育的核心目标。审美能力由审美情感力、审美注意力、审美感知力、审美记忆力、审美知觉力、审美思维力、审美想象力构成。而审美情感力则是个体审美能力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它作为审美心理动力和审美体验能力,支配着整个审美活动,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对审美能力的整体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颇具人文性与情感性的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阅读是认识社会、自然以及人类自身,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阅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集理解、认识、运用语言和文字于一体,阅读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传递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在审美情感力的培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致力于初中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力的培养。以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力培养的现状为出发点,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着眼于素质教育要求即全面发展人的培养目的,根据心理学、美育论、课标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生审美心理的特征,根据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初中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及其具体教学策略。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几个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审美情感力概述。在原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情感力、审美情感、审美情感力进行了诠释,分别区分了情感与情感力、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审美情感与审美情感力,并阐述自己对审美情感力的理解;第叁部分:从心理学、审美心理学、课标等深入挖掘了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力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阐述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五部分:阐述了初中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力培养的教学原则。第六部分:基于理论的挖掘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初中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着重从审美态度并结合审美情感力形成的叁个阶段提出初中阅读教学审美情感力的教学策略。当然,关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力的方式和手段是灵活多变的。本文提到的这些可操作性教学策略,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实际情况恰当的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

史佳露[10]2017年在《少年儿童审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促使人们由“适者生存”的初级阶段过渡到了“美者优存”的审美阶段。审美素养的培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审美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方面,不少美学美育专家和学者写出了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专着。此外,还有许多硕士和博士把审美教育作为他们的研究方向,从学科、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等不同的角度对审美教育进行论述,研究颇具创造性。其中,研究者更多的是在课程理论中讨论不同学科的美育目标和内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学生自身特别是12~14岁少年儿童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心理为切入点的审美教育则少之又少。因此,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12~14岁少年儿童审美素养的培育方案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研究以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审美心理特征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相关的教育及心理理论知识对当前少年儿童的审美素养现状进行解读,构建出一套符合少年儿童自身审美心理发展规律的审美教育理论体系,从而丰富我国少年儿童审美素质教育的内容,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审美素养。具体来讲,本论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按照逻辑顺序,围绕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等方面逐一展开论述;第二章着手从“少年儿童”、“素养”以及“审美素养”叁个方面进行阐述:明确少年儿童的年龄划分、心理特点及审美心理特征,同时对审美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剖析,分别阐述了审美素养的内涵、结构及其作用;第叁章针对当前少年儿童审美素养的现状进行透视,梳理少年儿童审美素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章为归因分析,主要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深入:分别通过对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审美心理特征以及大众审美文化、审美课程实施和教师审美素养等五个层面总结原因;第五章对少年儿童审美素养的培养方案进行建构,主要论述了在少年儿童审美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策略:指出少年儿童审美素养的培养应遵循启发性、循序渐进性、时代性和体验性的原则;最后提出少年儿童审美素养培养的相应策略:第一点,加强学校审美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审美体验;第二点,重视学校审美教育,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第叁点,营造隐性审美文化,唤醒少年儿童的审美兴趣;第四点,培养正确审美观点,构筑良性的审美系统。

参考文献:

[1].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 李建林.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 论语文审美素质的养成[J]. 吴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 杨道麟.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 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研究[D]. 张帆. 陕西理工大学. 2018

[5]. 实然与应然:中学诗歌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D]. 张晓梅. 北京师范大学. 2003

[6]. 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研究[D]. 陈荟竹.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7]. 论语文教育中审美人格的培养[J]. 阚燕.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D]. 叶悬冰.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9]. 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力培养研究[D]. 刘玲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10]. 少年儿童审美素养培育研究[D]. 史佳露. 河南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