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邮电业投资的合理配置_社会管理论文

论邮电业投资的合理配置_社会管理论文

试论邮电业投资的合理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邮电业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理的邮电业投资配置是提高邮电业投资效益的基本要求。本文就邮电投资的合理配置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邮电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邮电企业的创办与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企业服务成本或价格也相对较高,由于技术经济上的原因,邮电业具有经营成本随其经营规模扩大而递减的规律,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这就要求单个项目的投资,必须要达到经济规模才可能有效,而且往往伴随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对于众多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不易跨越的门槛和难以承受的投资风险。(二)经营形式上的垄断性。邮电业提供的服务,在其服务空间内常处于一种自然垄断地位。这主要是受专门技术条件的限制,它们占用的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整体形态而不允许分割,从而产生自然的排它性。例如,当甲在两地之间开辟了一条邮路的同时,便自然排斥了乙在同一条线路上再开辟另一条邮路的可能。任何多余竞争者的介入,只会增大经营成本,由于市场竞争受限,使邮电服务项目的筹资范围缩小。(三)服务对象的公共性。邮电业之所以被称之为“基础设施”,是因为它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承载作用,即表现为它们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几乎面向所有的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共同需要。邮电业的公共性,还表现在对其服务对象不能像一般性行业产品和服务那样能够加以自由选择或排斥,或实现这种排斥性选择的成本过高。由于作为基础产业同时还具有经营形式上的垄断性,国家往往对其服务标准和收费实行严格管理和限制,结果使邮电服务一般不能完全实现市场价格(即按供求关系来定价),因而其利润率一般不会很高。(四)服务效益的社会性。邮电业容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其直接的经济效益却不明显,后者的价值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下游产业部门和消费者身上,而本身从服务收费或产品销售中获得的补偿却微不足道,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利益外部性”,有些服务项目甚至采用免费服务的形式,效益完全体现在项目之外,根本不可能从经营中获得直接补偿,所以这类项目投资的回收只能通过间接的途径来实现。邮电业除承担一定的经济职能,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外,为了满足社会对一些特殊需要的需求,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及政治职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及政治价值;这些社会、文化及政治职能除了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外,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或满足,而且这些社会效益一般很难通过什么手段转换成企业收益,为企业经营者所占有。

邮电业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即其生产效率的提高除了取决于资金、劳动力等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被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自身价值(使用价值),及组织生产提供那些市场急需的产品或服务,才会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及其投资的效果和效率,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决定企业是否进行生产,那么如何消除个人收入水平对个人正常需求的制约,将是政府或社会应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

由此可见,邮电服务业一般是花钱多而赚钱少的企业(至少在短期内如此),一次投资需求量巨大,但资金回收速度缓慢,具有一定的风险程度,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金运动规律,邮电业对于受市场信号支配的商业性资金缺乏天然的吸引力,因而在自由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往往造成资源集中不足甚至短缺。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市场失灵”,一般主张通过政府介入来加以克服,以便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具体将这类主张付诸实践,在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政府的政策实践中是不乏其例的。

受上述种种特征的制约和影响,邮电投资配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过若从经济、社会和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合理的邮电投资配置,无非是指在适应邮电服务基本特征的前提下:(1 )根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组织和安排邮电投资;(2 )按照减少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则来确定邮电投资的支出,也就是说,邮电投资配置作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应符合效率与公平原则。不仅如此,若考虑到企业的特点,经济效益的原则在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应是邮电投资配置过程中应遵循的更主要的原则,这些原则具体表现为邮电业投资的如下要求。

(一)邮电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和特殊功能。如为满足社会特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较强的外在经济性,同时邮电业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及政治功能等;那么对邮电投资就不应由个人全部承担,或者说,企业生产和服务不能简单地按成本十利润的原则来制定其自身的投资标准;为了这种特殊的需要,同时也是作为邮电服务外在社会效益的获得者的缘故,政府或社会也应对邮电企业进行投资;以鼓励和保障邮电业既按经济原则,又按社会、文化及政治原则去组织生产、管理生产,使邮电投资能均衡而合理地发展。

(二)邮电服务对社会、个人是一种高代价的经济行为,而在社会资源和个人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社会、企业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那么他们应在邮电投资和其他投资之间进行合理的选择。1.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邮电服务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那么若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邮电投资配置首先应主要根据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对各类产品和服务需求来确定投资规模和结构,同时考虑到邮电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其投资效果和效率都可以用投资收益或收益率来统一衡量;在根据需求确定邮电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同时,还应从投资收益及收益率上来衡量这种配置和安排是否科学、有效和合理。2.就邮电业而言,由于邮电业总体上可视为一种“收益外在化”的企业,那么从权利和义务对等这一公平角度来看,邮电业投资来源原则上应主要由政府(包括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承担。至于企业是否愿意按此原则和标准进行投资,将主要取决于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取决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与其他投资收益率的对比权衡。

(三)为了使邮电投资的运用更加灵活、更富于效率,从而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需要,对邮电投资的直接运用应采取一种“分散、分类”的投资体制。即邮电业的创办和发展可由政府、企业及个人分别承担进行;其中中央政府主要管理并重点投资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项目,以保证这些项目的健康稳定发展,并保证国家和社会对一些特殊需要及重点需要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其他类型项目则由地方政府、企业及个人根据各地区及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分别进行投资。与此同时,把所有的项目按投资来源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公益性的服务,其投资主要由政府承担,并由政府直接管理;二类是半公益性的服务,其投资主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政府投资有较大的比重;另一类是非公益性的服务,其投资主要由企业承担,政府只提供少量其至不提供补助。其中除了公益性服务项目主要由政府直接管理外,其他大多数项目主要由企业自主管理,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使用以及结构配置等。

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邮电投资的合理配置呢?从理论上讲,能有效地实现邮电投资合理配置的机制至少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投资为辅,并由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以下简称集中管理模式)。即企业投资来源主要由政府集中提供,企业生产发展和管理主要由政府统一负责,政府并以较低的价格甚至免费的形式向社会提供邮电服务。另一种则是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由企业自主管理的模式(以下简称分散管理模式),即企业投资来源主要由企业按接近于成本价的标准向社会提供服务,政府对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助和资助,企业生产发展和管理主要由企业自主负责。从现实来看,上述两种模式实际上也是许多国家曾经采用过或正在采用的两种邮电投资配置机制,只是因各国自身条件不同,两种模式在实际中应用的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那么,根据前面对邮电服务业的特征及其对邮电投资要求的一般分析,我们具体应用采用哪种模式呢?

集中管理模式具有迅速动员社会资源,加快和保证邮电发展、并能使邮电业主动按照国家计划和社会需要合理设置与协调发展的优点;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低下,而又需要邮电业适当超前发展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尤其具有特殊的优越性。这是因为,邮电服务业在任何社会、任何条件下都是一种高代价的社会活动,其成本费用一般很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若采用分散管理模式,按企业的成本价格向社会提供服务,由个人主要承担对企业的投资责任,那么因个人收入水平过低,绝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将无力承担这种较高的服务费用,从而使企业既无法从个人那里得到需要的资金,也难以正常地创办和发展。如果由政府负担对邮电投资的主要责任,然后以较低价格甚至免费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因创办与发展企业所需要的投资主要由政府通过财政强制性集中筹集与提供,社会和个人又不用直接为此支付较高的费用,企业这种投资大、成本高的服务才会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个人收入水平低的情况下,既能得到及时的创办与提供,也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从而使企业超前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所以一般讲,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展邮电业这种集中管理模式往往具有较强的和特殊的优越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使邮电业得以超前发展的唯一选择。二战后,后起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邮电业的过程中之所以普遍选择由政府投资和管理这一模式,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固有的缺点,首先由政府集中管理企业投资的分配和运用,往往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太适应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变的特点,并可能因此引起企业的发展与实际的需要相脱离;其次,采用政府包投资和低收费标准的方式,不利于抑制个人对邮电服务的过度需求,而且也往往会造成企业投资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如过去的公用电话、私人电话用户多数与个人身份及家庭背景有关,政府对邮电业的投资或补助往往使这些社会成员受益较多,这种现象在企业不太发达,其发展不太均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尤为突出;第三,在对企业投资的分配运用缺乏必要的和可靠的考核依据及标准的情况下,这种以政府拨款投资的配置模式不仅存在着盲目、随意、低效率分配投资的倾向和缺陷,同时也往往会使企业只重视争投资而不考虑投资运用效果,甚至鼓励企业盲目发展;第四,这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一般必须以政府充分掌握各方面信息、自身运行与管理效率又比较高为前提,但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往往并不存在,或者说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如果说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优的模式,要么只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不太复杂和比较单纯的发展阶段而言,要么这种模式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运用。

第二种模式则是一种比较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投资配置机制。它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一种模式的种种缺点,同时也大体上适应于邮电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的基本要求。具体说,(1 )投资主要由企业负担,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不仅是企业收益“内在化”、企业发展复杂多变,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等公平原则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个人与企业对企业投资安排和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使企业投资与企业发展能比较灵活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2 )社会按企业的成本价格或略低于成本价格的收费标准缴纳费用,企业靠收取费用来获得所需的大部分经费,可以对社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适当的约束和一定的压力,同时还能在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比较严格的制衡;(3 )在社会付费的基础上,由政府对企业进行适当的补助和资助,符合邮电服务业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特征;还有助于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合理兼顾与贯彻,也就是说,在社会付费的基础上由政府提供一定的资助,既可以使所有人享受邮电服务,同时还能激励社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正是由于这种模式有如此多的优点和特点,故这种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一种比较合理且运用广泛的一种模式。现实中世界各国邮电投资领域所普遍采取的投资配置机制,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种模式因过分强调社会与企业的自主性,往往难以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邮电服务的一些特殊要求,使邮电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对邮电业发展进行主动的调节和控制;另外,根据前面对第一种模式的分析,这种模式一般只有在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才能普遍推广运用。这就要求在选择运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这一模式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进行适当的弥补和完善,同时也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运用。

根据以上的对比分析和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性,把这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比较现实而又合理的选择。不过笔者以为,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应以第二种模式为主(第一种模式应主要用于比较特殊的领域并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标签:;  ;  ;  ;  ;  ;  

论邮电业投资的合理配置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