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李秀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李秀云

李秀云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实验小学平天湖分校 247100

【摘要】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一些课堂之外的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笔者就抓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00-01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这一学科在培养学生内在情感和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的部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会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质中可以看出,将这两个层面的教育相结合是有意义且有效的。本文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以期探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关系

阅读是从文字中汲取知识、理解意义的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技能,也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前提条件。阅读远没有我们表面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是一系列行为和心理过程形成的总成。通过有针对性的筛选阅读内容,我们可以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高尚情操的熏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小学教师被喻为人生的引导者。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教师口中的语言还是课本中的内容,就像雨水滋润大地一般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而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大量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们提供的是一个如大海一般的广阔环境[1],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大浪淘沙般为处在心理成长重要阶段的小学生们淘出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供其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成长方向去发展。

(一)转换教育理念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首先,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的隔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求助,更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用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给予帮助;其次,树立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时间上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义,明确当前某些不当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并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最后,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基本的语文教学素养前提下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从而为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炼阅读材料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具备健康人格和社会品质的塑造作用,因此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语文阅读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提炼,转变单一的工具性的语文教学观念,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部分。当前大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过于注重阅读教材的工具性,例如在诗歌阅读的鉴赏教学中,一味选择写作技巧明显的材料,忽略了诗歌本身的情感和内涵,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合理地渗透其中。以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该教师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2]一文时,着重向学生强调文中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热爱生活的品质。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营造出文章的环境,然后通过自主阅读和相互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主人公身残志坚的美好品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不断拓展学生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学生的阅读心得的有效交流,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碰撞。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可能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超出学生自己的认识能力,需要学生相互进行交流,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那么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和机会也就进一步拓展。例如,《詹天佑》一文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当时建造铁路的难度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段落中心思想的归纳等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将自己的理解和归纳,在阅读之后,与同学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学生参与思想健康教育认识的教育得到有效提升。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得到有效提升。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优势

老师应该积极的创新和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该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改变传统的低效率教学现状,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老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还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知识逐渐内化成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阅读文章,比如《四个太阳》《丰碑》[3]《桂林山水》等等,教师可以选择类似的文章,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让后通过阅读比赛的方式,并创新性的进行评价,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结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只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这只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目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阅读教学的最终要求。当学生的心理素养逐步养成后,他们的阅读训练才能有实质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未云.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8(10):120-121.

[2]栾智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26-27.

[3]刘晓.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70.

论文作者:李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李秀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