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 沙湾 832100)
【摘要】目的:调查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为防治布病提供有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我县肉品交易市场内的120名职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信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职业人群的对布病防治的总知晓率为25.22%,职业人群有食用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情况、不戴乳胶手套的习惯、工作后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的情况、手上有伤口直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情况、工作中无使用口罩的习惯等5种可能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习惯,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0.00%、30.83%、75.00%、97.50%。结论:我县职业人群布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的习惯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需大力加强健康宣教。
【关键词】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373-02
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传播性强,主要由布鲁氏菌引起。近年来在从事贩卖、屠宰、加工肉类加工的职业人群中又陆续发生布病的情况[1],基于此,本研究对我县120人职业人群进行布病防治知识调查,为我县布病的防控提供有利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县肉品肉交易市场内从事贩卖、屠宰、加工的职业的人群,合计120人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根据《沙湾县布病监测调查方案》自制调查问卷,对职业人群的基本信息、生活及工作中的行为习惯、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等进行调查[2]。每位被调查的对象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2名调查员同时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每各调查对象的调查表经复核准确后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t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计120人,均完成本次调查,调查资料完整。其中男54人,女66人;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为83岁,其中35~59岁的青壮年居多,共89人,占74.38%;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96人,高中23人,大专及以上1人;户籍:本地99人,外地21人;从事该工作时间:0~4 年22人,5~9年20人,10 年以上78人。
2.2 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120人对布病的传播动物、主要传染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4大类15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28.33%、24.44%、22.50%、25.42%,总知晓率为25.22%,其中“羊是布病的主要传播动物” 这一知识点知晓率最高,占47.50%。见表1。
2.3 生活及工作习惯
120人在平时生活及工作场所的5种可能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习惯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0.00%、30.83%、75.00%、97.50%。见表2。
3.讨论
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其具有传染性、变态反应性,同时还具备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的双重特点[3],在各类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中高危接触是感染布病最直接的途径[4]。本次调查显示,我县职业人群对布病的知晓率较低,占25.22%;且行为习惯分析显示,有食用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的情况高危行为较低,但是工作后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有伤口接触牛羊制品”、“不戴手套”、“不戴口罩”的行为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30.83%、90.00%、75.00%、97.50%。这些不良习惯的频繁发生,大大地增加了从业人员感染布病的危险性。
我县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较低,存在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为更有效地防治布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扩大知晓率,倡导良好的生活和工作行为习惯,在防治布病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建刚,谭文文,张华君等.宜兴市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60-1062.
[2]邵洁,董美华,施超等.畜产品交易市场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预防知识与行为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5):27-28.
[3]关超玲,袁志忱,姚燕等.吉林省西部牧区养殖羊户家庭中小学生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6):1303-1307.
[4]孙丽媛,张志刚,丛珊等.270例布病患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症候群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998-2999.
论文作者:蒲芳,热比古丽·阿衣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人群论文; 职业论文; 我县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病防治论文; 沙湾县论文; 情况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