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与实验组(30例: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3个月后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量表得分同一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脑血栓;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213-02
脑血栓的发生是在机体生理性退化的基础上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致使脑部动脉主干、皮质支动脉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从而影响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缺氧性坏死,患者经临床抢救后可出现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1]。本次研究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影响,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分别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以及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3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在45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8.28±1.25)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最短为6小时,时间最长为1周,平均病程(28.48±3.26)小时。对照组3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0,年龄在46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58.24±1.28)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最短为6小时,时间最长为1周,平均病程(28.41±3.06)小时。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颅脑CT、MRI检查显示患者颅内有梗死灶,患者均符合急性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肺部感染等肺系疾病以及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对本次治疗医嘱依从性低患者。
1.3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经临床抢救均脱离危险,后期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患者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100mg。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70)治疗,患者每日给药一次,每次口服10mg,两组患者均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入院、入院治疗两周后PT、D-D、APTT、FIB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除此入院、治疗4周后、3个月后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量表得分,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量表满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数据以及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量表得分其相关计量资料(x-±s)平均数表示用t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项检测数据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数据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1),实验组患者初次入院时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PT、D-D、APTT、FIB各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 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初次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3个月后同一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变化情况/分
3.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化程度不断加深,脑血栓等脑系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脑血栓日渐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脑血栓的发生与个体饮食、运动具有密切的联系,个体长期进食肥厚、油腻之味,血脂代谢超出正常范围,在血脂的影响下,血浆粘稠度、血沉均超过正常水平,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激活血液中炎性因子与血小板聚集能力,血脂与血小板、炎性因子结合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致使动脉狭窄,脑循环系统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生成,血管闭塞,从而致使患者发生脑血栓[2,3]。现代临床研究显示脑血栓患者发病后因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期易合并肢体运动障碍、肢体感觉障碍等后遗症。阿司匹林口服给药后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血小板聚集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血栓生成的效果。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口服给药后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不断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动脉血管粥样斑块[4-6]。本次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PT、D-D、APTT、FIB各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同一时间段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脑血栓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促进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凝血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存礼,黄萍.脑血栓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5):361-362.
[2]李胜昔.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4):96,99.
[3]张雪雁,王军.瑞舒伐他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7):1626-1629.
[4]谷海燕,唐敏,刘晓广,等.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6):283-285.
[5]吴境,朱烽.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溶解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85-86.
[6]孙福.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36):21.
论文作者:王伟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实验组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损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