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528200
摘要:本文就当前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了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结合工程实例小城镇规划中相关要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城镇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这主要是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城镇企业不断增加、城镇内部绿化不达标、污水排放不合理等。因此,如何做好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城镇规划设计原则
(1)与环境相互平衡及以人为本原则。目前,随着小城镇人口的增长对环境失衡的影响日趋严重,小城镇的工业规划布局、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平衡在规划设计中需极其注重。
(2)体现自身特色原则。有特色的小镇可为其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为其提高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为小城镇的发展产生促进的作用。相反,在没有的情况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生态景观特色的设计,避免产生 “千城一面”的印象。
(3)合理布局乡镇工业原则。小城镇的工业结构及布局在体现小城镇本身产业特色的同时,在本质上决定了小城镇的技术经济系统的构成。因此,小城镇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及利用的合理性取决于工业结构及布局,它也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核心。
(4)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及保护历史文化原则。水、土资源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也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在各个历史时期过后被保留下来的古建筑群和古村落,亦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小城镇规划设计思想
2.1 塑造整体的物质形象空间
传统的小城镇除了街道空间以外缺乏更多公共空间。规划营造如广场、河流绿地等公共空间,在城镇规划中必须加以注重。以居民的出行方式特点为导向来规划交通空间,以山体、 林地、河流的布局特点来塑造自然景观,依照建筑的功能、性质及人流活动规律来设置不同功能性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居民的活动需要得以满足。为了使小城镇的空间层次得以丰富, 在建立不同性质和同能的公共空间之外,也要建立同种性质倒是不同规模的空间,按照不同的区域及其功能,来规划其规模的大小及各种功能区的组合。
2.2 塑造小城镇的整体人文形象
(1)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尊重城镇本身的地方文化,加强文化特征的表达,使历史文化因素更好的融入到小镇的自然景观中,使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如独特的局面生活方式和各种当地民俗民风得到保护和延续。
(2)空间及实体两个要素的文化内涵表达出小城镇的意义性。随着本身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城镇的意义在产生不断的变化。当小城镇的环境具有可识别性、归属感及安全感,本身的环境意义便得以体现。
2.3 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地方特色
对于小城镇来说,历史文化是其最具恒久力及最具发展价值的精神瑰宝。因此可以说,在进行城区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牢牢把持“本土文化”与“地方特色”紧密融合的原则。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力求重新树立其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价值观。
2.4 建立小城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理念的强化及景观观念的进步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小城区规划发展提出的要求。园林式景观的小城镇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将小城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大力发展项目,助推小城经济发展。
3 实例分析
3.1 概述
小榄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为中山市北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重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位于市区20公里处,总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全镇GDP完成50亿元,企业总产值完成17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0元 。
3.2 规划范围
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控制的区域,如:居住区、行政区、工业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划定的原则是:既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也要满足远景的需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3.3 规划总体分析
该镇是以工商业为主导工业,商业强镇,有悠久历史,且镇区有许多文化名胜古迹。在城镇规划中,需着重考虑三方面。一是环境要求:该镇重工业发达,但是污染严重,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保护环境。二是文化名胜保护:该镇属于工业发展强镇,一方面要改善重工业的污染情况,另一方面从多角度来保护文化名胜古迹。三是以人为本:该镇人口密度大,且多为镇区居民,居住人群的安全、文化、消费、环境要求不容忽视。
3.3.1 功能设置
该镇为传统重工业城镇,又是商业中心,文化名胜也很多,定位为重工业在郊区,支撑镇区发展商业、文化业,打造一个镇区居住、镇郊工作的城镇布局。整个城镇形成以工业为基础、商业为主干、文化旅游业为辅助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辐射影响力,形成该区域商业、工业和文化中心。
3.3.2 镇区规划
中心镇区发展为商业消费中心,并以文化名胜观览为辅导的城区,在南部北部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一个中心镇区,两个工业发展园为主导。中心镇区的步行街单独设置,并改变工业园和中心镇区主干道的规划。建设两个镇区的环城路,引导大型货车远离中心镇区。居住区设置在中心镇区,行政区设置在中心镇区靠外的位置。
3.3.3 经济结构定位
逐步淘汰农业布局,在保护国家耕地线的同时,合理规划土地,引导农民进城发展,在居住区淘汰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的建筑,以商品房、廉租房为主导。工业区优先发展,并引进高新技术,逐步建设污染环境大的重工业成分,增加就业岗位,为无土地或者放弃土地的农民提供合理的工作、生活定位。中心镇区大力扶持商业发展,以税收、合法政策鼓励居民创业,经商。
3.3.4 民生发展规划
对于中心城区地扩展,发展公共安全项目,以人口密度分配医院、消防局、警察局等机构。另一方面,各级学校,也要同步建设,不能出现无学上、上学难的现象。合理规划布局整个中心城区的交通情况,在各个区段设置文化娱乐设施,确保人均绿地面积在国家平均水平之上,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标。公共交通发展要同步进行,外迁长途客车站,设置合理的公交路线。
3.3.5 建设的近未来目标
近期,2015年之前。初步完善整个城区交通情况,主干道修缮完毕,环城路和步行街建设完毕,大型工业、长途客车站均迁出中心城区。各级学校、医院、消防局、警察局设置完毕,建设住房面积满足当前人口需求,并留有剩余。东部各设施建设完毕,并改善中心城市链接的道路,扩宽整平。
远期,2025年之前。中心城区发展完毕,各商户入驻,形成实际的商业消费中心,人员流动趋于稳定,星状交通布局建设完毕,公交系统完善,工业园区合理发展,并逐步减低对环境的侵害。
4 结束语
全国小城镇无数,小城镇规划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都得到了提升。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思路,把进镇农民对住房、医疗、教育等设施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带入到小城镇建设规划;引导乡镇主导产业纵向延伸,创造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纳资金,改善各方面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方面提高小城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燕波.小城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27).
[2]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小城镇建设,2016(03).
[3]赵磊.云南省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思路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3(04).
[4]兰建平.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今日浙江,2015(07).
论文作者:陈中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小城镇论文; 城镇论文; 镇区论文; 文化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中心论文; 布局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