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态律动是指人体跟随音乐节奏作出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开展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优化音乐课堂、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的有效应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节奏;乐感
达尔克洛兹指出,情感是音乐的本质,用音乐来表达人的情感,才能体现出音乐的内涵。基于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身心合一,通过体态律动唤醒学生的音乐直感力,从而对音乐作出反应。体态律动能够将抽象的音乐节奏转化为具体的肢体动作,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更具可行性,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利用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要素
(一)在律动中建立音高概念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理论、建立音乐概念的启蒙阶段,学生对音乐理论缺乏系统了解,比如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这些仅仅出于学生本能的感知,尚未提升至理论高度。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柯达伊教学法,通过手势强化体态律动,从而形成律动“图谱”,让学生更生动的理解高音概念,掌握基本音准。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开展前组织学生进行体态铝锭,设计“身体音阶”主题,让孩子们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中开始律动。从“抬起小脚丫”do到“举起小小手”高音do,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部位的身体律动所代表的不同音符,这样就能让高音概念更生动清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态律动中,为一下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在律动中感受节拍特点
“恒拍感”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学生感受稳定节拍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必要的一种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来表现节拍,让学生感受节拍的变化,从原始节拍出发,逐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感知力和反应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比如在拍击律动中,强节奏让学生用拍手来表现,弱节奏用拍腿来表现,在二拍子节奏中,学生拍手和拍腿相结合,三拍子音乐构成“强-弱-弱”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腿来帮助学生感受。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强拍传递”游戏,音乐强拍响起就要和旁边的同学击掌,这种强拍击掌一直要持续到音乐结束,这样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音乐反应能力,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节拍和韵律内涵,从而加深对节拍的理解和把握。
(三)在律动中感受节奏的趣味
节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最初的音乐与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律动有密切关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音乐节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受用律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用行走表示四分音符,用跑跳来表示八分音符,用轻盈的跳动来表示节拍。在摇摆节奏的律动中,可以模仿风中柳枝的摇动来表示轻微、柔和的摇摆,模仿摇篮的摆动感受平和、有规律的摆动,用划船的动作来模仿中度、有张力的摇摆感。体态律动能够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同时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学到的节奏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在律动中感受速度的张弛
速度是音乐线路、节奏变化的载体,速度能够改变音乐情绪,不同的音乐速度给人的音乐体验截然不同。让音乐速度的变化体现在学生的体态律动中,较之教师单纯的讲解音乐速度概念效果要好得多。如比缓慢的速度所表现出的是平静的情绪,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在体态律动也会随之舒缓、柔和;而速度快的音乐则能够使人兴奋,比如《快乐的号手》,在体态律动中动作幅度、动作衔接频率加快,从而使人有兴奋感和紧张感。通过音乐速度和体态律动的变化,学生对于音乐中的张弛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能够选择相应的速度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体态律动练习中,教师要把速度元素融合带其他教学内容中,同时强化学生对速度与节奏、速度与情绪、速度与音乐张力的理解,在体态律动的同时配合适宜的表情。
二、在音乐欣赏中融合体态律动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升学生音乐品味、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曲一类的音乐作品赏析中,教师可以一边和学生一起听音乐,一边在教师做律动、踏步等活动,通过肢体律动来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
在欣赏三排子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三拍舞步,通过律动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感受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艺术风格。学生聆听舞曲的时候可以边听、边跳、边唱,比如欣赏《查尔达斯舞曲》,引导学生从中感受音乐结构和旋律的变化。节奏是音乐表现的灵魂所在,通过体态律动,学生对于音乐节拍的认识和掌握更加到位,而歌唱则能配合体态律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记忆,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从而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
三、利用体态律动表达歌唱情绪
音乐是情绪的表达,歌曲则是音乐情绪的具体体现,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的重要环节,通过体态律动能够辅助学生学习歌唱,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音乐中交融,情感在音乐中升华。通过体态律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歌唱习惯,在小学阶段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教学内容不能太过专业,所以在发声练习中,教师可以采取体态律动和发声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比如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发声部位的不同,或者通过模仿发声开展呼吸练习,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歌唱方法的手段。在从d-d’的音阶发声练习中,教师可以将不同音阶用不同肢体动作来表示,如“do”是半下蹲,“re”让学生按住大腿,“mi”让学生双手按住臀部,“fa”则叉腰……这样简单生动的体态律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把握歌唱情绪,以体态律动活跃音乐课堂,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律动教学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构建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知能力,通过体态律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学习本质,营造生动、愉悦、开放、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翠翠.唤起音乐的本能——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J].音乐时空.2017(05)
[2]许英.浅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6(10)
[3]马丽.让身体和歌声一起飞翔——浅谈音乐中的律动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6(07).
论文作者:缪斯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音乐论文; 律动论文; 体态论文; 学生论文; 节奏论文; 教师论文; 速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