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英

王春英

(松原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的80例献血者,分别对其研究,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在抽血的过程当中,对观察组的献血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的献血者实行常规护理。结果:40例观察组中献血者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投诉率与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献血者的投诉率,还能够提高无偿献血工作的效率,可以继续推广。

【关键词】血站护理;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47-0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展开,加入献血团队的人逐渐增多,为国家卫生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血量,但同时,由于无偿献血工作的不完善,献血者很容易在献血后出现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一旦反应过于强烈,就会对献血者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所以在近几年的无偿献血工作中,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被广泛应用,我院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的80例献血者,从两组的不同护理中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的8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分别对其研究。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19~48岁的范围,农民工29例,其他11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在18~50岁的范围[2]。我院通过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献血者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对对照组的献血者实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为:(1):献血前的护理方法,由于部分初次献血者对献血没有明确的认知,会在献血前产生不良反应,导致心理上的压抑,所以在献血前进行护理指导是极其重要的,首先通过让献血者学习献血工作的有关知识来消除紧张心理,让献血者认识到献血是无任何危险性的;其次在血站内放较欢快的音乐、周围附上贴心标语等使每位献血者保持身体放松,配合献血工作顺利完成[3];(2):献血中的护理方法,在采血当中,献血者的心理和身体反应与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关联,在护理人员技术娴熟、外表温和的情况下,献血者在采血的过程当中是比较轻松的,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双方也能沉着应对,因此在献血过程的这个环节,护理方法主要从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发面入手;护理人员要掌握采血过程的技术要领,在献血者最轻松的状态下,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采血;在采血过程里,注意过程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和心理反应,出现不适的献血者,护理人员应当献血者不断交流,进行专业指导,分散其注意力,以免出现漏针和献血者昏厥等危险现象;(3):献血后的护理方法,在献血者献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献血者沟通,给其教会献血后正确的血管按压法,告知献血者恢复的时间,避免出现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在献血者献血后的第一周,护理人员应当要经常询问献血者的血管情况、心理反应等,与献血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护关系;向献血者交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介绍对献血后不良反应应当采取的措施;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献血者,注意多摄入营养类食物;对献血者献血后的运动指导,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

1.3 统计结果和观察指标

在两组的研究对象中,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后的满意度作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的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中,察看组中献血者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照组中满意程度很明显低于观察组。可以看出,两组差别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大多数的献血者会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献血前期的紧张、献血过程当中的恐惧、献血结束后的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但这些反应,在研究分析后发现,出现在初次献血者身上的概率就比较大,所以在无偿献血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盲目恐惧的现象[4]。献血结束后,护理医生要对献血者嘱咐献血后的注意事项。总而言之,护理人员给予献血者的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偿献血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后的满意度作比较,结果显示,在两组的对比例中,观察组的优点多于对照组,因为在出错率与献血者的满意程度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献血者中,都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且在有效的治疗下,能够有效减轻献血者的在献血前的紧张、献血中的恐惧、献血后的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由此可见,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清.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在血站成功采血工作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91.

[2] 朱春莲.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4,13(1):316.

[3] 蒋会远.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与管理问题探讨[J].卫生健康管理,2012,6(15):46.

[4] 温程荣,叶有玩,沈磁石等.加强无偿献血人员招募与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1):85.

论文作者:王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