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重点地区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如何对重点地区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如何开展关键领域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负责人论文,领域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的关键领域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起至关重要的影响和直接贡献的部门或机构。这些部门或机构对企业的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因行业的不同其关键领域也有所不同,如航运企业的船队、机务管理部门为其关键领域;造船企业的设计中心、物资采购机构为其关键领域。企业关键领域负责人主要是指在这些重要部门掌握经营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责任人。

加强对关键领域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要解决好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问题。审计对象要分析认定什么是关键领域,审计内容要明确关键领域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要审哪些内容,审计方法就是如何采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关键领域负责人的监管问题。

一、从经营管理入手,解决好审计对象问题

1.从经营业务入手,查找关键业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在于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对关键领域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同样要围绕企业中心、融入经营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以关键业务为着力点,以风险防控为重点,对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业务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切实发挥服务作用。比如,在航运企业中,租船管理、运价管理、集装箱管理、船员管理等均具有行业特点,因其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而需要重点关注;造船企业中,工程建设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等属于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也是腐败多发领域,需要重点关注。通过对关键领域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促进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2.从内部控制流程入手,抓住关键环节。通过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将内部控制要求与主要业务的关键控制点相结合,对主要业务的申请、报批、审核、付款等环节进行梳理,对各环节的决策、执行、监督制约机制进行审核,确定该项业务是否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是否实现业务操作过程的公开透明。

3.从风险评估入手,锁定高风险领域。以风险评估为方法,确定需要加强审计的关键领域。从企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以主要业务流程和关键管理环节为切入点,着手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按照其影响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主要风险,并以此确定与主要风险相关的关键领域。比如,企业常见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成本管理风险、重大资产管理风险、投资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监管风险等,其中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最大的是决策风险、市场风险、成本管理风险、投资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等,对于此类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要进行明确分类,并根据该类风险涉及的关键领域确定审计对象。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航运部总经理、安全技术部总经理、船员管理部总经理、财务部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等高风险领域管理人员均为需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二、从工作职责入手,解决好审计内容问题

1.辨识工作职责。对关键领域负责人的工作职责进行辨识,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工作职责是一个责任、权利与义务的综合体,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责任就应该尽多大的义务,任何割裂开来的做法都会发生问题。对工作职责的辨识能够使审计人员辨清关键领域负责人在履职过程中是否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

2.关注制度建设。企业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立法”,是企业规范运作和行使权力、义务、责任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可以规范权力运行和经营管理,健全、规范的企业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平稳、流畅、高效运作。检查关键领域负责人所辖范围内业务开展和管理工作是否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对标评价其适当性,并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查找问题隐患。

3.确定实际效果。审计人员应对关键领域负责人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机制要求履职情况的过程控制和效果进行检查,通过对企业主要经营环节或重要业务的检查,确定关键领域负责人履职过程中是否遵守相关控制制度规定,业务运作与标准要求是否存在偏差,权力行使是否失控、决策是否失误、行为是否规范,并确定其行为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要求。

4.监督检查情况。审计人员应对企业是否根据规范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针对企业制度执行情况、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情况定期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对关键领域负责人的监督是否有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梳理出的问题和发现的容易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制定改进目标和明确措施。

5.作出审计评价。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围绕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被审计单位关键领域负责人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经济决策、廉政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内容发表意见;对任期内单位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关键领域负责人应承担的直接、主管、领导责任进行合理划分,明确责任。

三、从统筹规划入手,解决好审计方法问题

1.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提升审计效率。大型企业集团关键领域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资产规模大、涉及企业多、跨越多个行业的特点,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审计任务较重。需要在审计工作开始前通过审前调查、审前内部培训和审前内部讨论等多种形式细化准备工作。一是审前调查。通过审前向财务、业务和其他管理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情况,掌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及核算、业务经营特点和流程、企业基础管理等情况,准确判断审计方向和确定审计重点,使审计工作方案更具有可行性。二是审前培训。通过组织对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经营以及管理方式和方法、会计核算特点等情况的内部培训和学习,统一审计组成员认识,结合审计人员特点,合理分工制订审计方案,使审计人员快速进入审计角色,提升审计效率。三是审前讨论。根据审前调查、培训的情况,组织审计组成员进行审前内部讨论,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审计重点,完善审计方案,达到统一方向、统一标准、统一认识,使现场审计及时切入主题,取得最佳效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四是细化审计方案。为使审计方案更具可操作性,要深入被审计单位加大审前调查力度,还要做精做实审计方案,可采取专门召开审计方案论证会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确定审计重点,防止方案编制和具体实施出现“两张皮”现象,有效提高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现场质量控制,防控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按照审计方案查深查透,将查“死账”和“活情况”相结合,查清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采用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的方法控制审计质量;采用领导干部述职、被审计单位承诺的方法防控审计风险;采用审计事实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并请其签字确认、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等方法,促使审计工作流畅顺利,较好防范审计风险。

3.扩展信息来源渠道,增强证据科学性。审计信息的来源可以在审计前、审计过程中、审计结束后等不同阶段,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收集,并进行相互印证。内部可采用张贴审计公告、设立征求意见箱、找相关人员访谈、翻阅公司年度总结、办公会议纪要、经营简报、业务报告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听取各方意见;外部可通过到往来业务单位、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进行函证、查阅、调查取证等方式获得。保证审计证据的准确性,才能促进审计评议更加客观公正。

4.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提升效率和质量。计算机辅助审计有助于增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计算机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运用可以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促使审计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应用专业判断的工作中;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扩展被审计对象的范围,并通过设定的程序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综合分析,从中发现疑点和线索。

四、从企业实际入手,开展好关键领域经济责任审计

1.对金融衍生品业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了规避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先后对本单位的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开展审计,不仅对此类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摸底检查,更重要的是揭示业务的风险、存在的漏洞以及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为各单位降低和减少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起到促进作用。如审计部门在对某境外公司的审计中首先发现并披露了租船公司未经集团审批开展FFA业务的情况,对此类问题的风险予以高度重视。此后,又对境内某公司的FFA业务进行重点审计,对业务审批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提出审计意见,要求境内公司操作类似业务严格按照集团总公司的有关规定。通过审计提高了各单位对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的认识,督促完善风险防控措施。

2.对资金管理及运营领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部分单位经营状况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将审计重点集中到货币资金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客户信用管理)等基本方面,包括对企业现金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格履行盘点、核对程序,清理资金管理不相容职责;对现金流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需要提出警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加强审计力度,对回收周期较长的应收账款重点关注,督促重视应收账款回收工作,认真评估客户的信用情况。在对所属某公司的审计中,审计重点关注了该公司资金紧缺的情况,对现金流量减少造成的经营压力、还贷压力和项目开发压力进行了深入分析,要求公司密切关注未来资金短缺风险,通过优化经营策略提高盈利能力,保证资金安全和经营正常运转。

3.对下属单位投资监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针对集团部分单位存在的投资链条长、管理层级多的情况,为加强下属单位对投资、代管、合作单位和机构的监管,清理容易产生问题和案件的死角,理清投资管理架构,防范投资监管风险。比如,在对所属某公司的审计中发现,在对合作办学形式设立的培训基地、分院以及代管的考试中心等机构的业务、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风险,不利于控制和监督,审计要求其根据不同情况做好清理关闭或加强监管。在对境外某公司审计中发现,境外区域内部分公司已无实际业务但每年仍须发生一定成本,且存在一定的税务、法律风险,审计督促开展清理工作。

4.对海外公司规避法律风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海外公司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规定,依法经营各项业务。同样,开展海外公司审计也要遵循驻在国法律法规进行。由于海外公司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驻在国的法律法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存在很大差异,如在税收政策方面,有的国家税率高,有的国家税率低,对企业效益和股东回报有着很大影响,有的当地政府监管政策严格,有的当地政府监管政策宽松。如欧洲、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澳洲等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环境好,有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优良的经营环境,法律法规十分健全,市场准则清晰,对企业的财务税收、劳资纠纷、经济合同等各种监管力度都很大,尤其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更大;但南非、西亚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相对来说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开展海外公司审计,要考虑驻在国和国内的不同点,对投资是否遵守驻在国、中国有关投资管理的规定进行审计,以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要研究和充分利用当地法律处理经济纠纷,督促使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司利益,更重要的是及时建议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有关业务的事前预防,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得到法律保障,减少违规事件的发生,避免各种经营风险,达到规避法律风险的目的。

5.对有代表性公司开展成本效益审计。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航运企业效益连续几年下滑。为了扭转局面,集团选择了两家盈利公司和两家亏损公司,实施成本效益审计。在市场环境低迷、创收困难的情况下,对成本管控的重要责任部门开展审计,对航运企业的燃料费用、集装箱费用、船舶修理费用等主要成本项目的支出情况及造船企业的造船材料费用、设备采购费用、制造费用等主要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挖潜节约途径,提出改善建议,取得较好成效。

标签:;  ;  ;  ;  ;  ;  ;  ;  ;  ;  ;  ;  ;  ;  

如何对重点地区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