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将学生定位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只有使得教学新知识在师生之间双向传递,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深刻与精准地掌握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100-01
教育部从2016年起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标志着道德与法治正式步入课堂教学。为了适应新编教材的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改革的内涵,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利用网络媒体优化教学内容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完全能够弥补中学生因为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的缺陷,使他们感觉到眼界大开,具备了将世界尽收眼底的“特异功能”。例如在讲授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今年两会召开时的空前场景,播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选举国家领导人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等例子,然后设计相应的问题:“人大代表是谁选出来的?选举的方式有哪些?可以行使哪些职权?政协委员又是怎样产生的,具有哪些职责?”学生通过获取的直观信息轻松的回答了问题。他们不仅直观认识到了今年的召开的两会,还能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很多时事政治知识。如“新时代的矛盾”的内容,“四个伟大”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要义等等。利用网络媒体,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优化了教学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时政热点优化教学效果
相对而言,我们广西的中学生,由于受地域的限制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浅薄,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更应多搜集相关时政热点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对于书本知识与课外时政,我们应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包容,且要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战争与和平”时,我们可以搜集了大量关于战争的图文资料,包括上世纪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当前的叙利亚局势、南北朝鲜和谈等,同时也让学生们搜集了课外的战争图片、故事,甚至影像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我们以一种轻松、平等的聊天方式,谈论着各个战争,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既然带来的是危害,我们就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这种方式不但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挖掘生活元素增加教育热情
不难看到,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比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收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时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与生活密切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当然,情境话题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他们熟悉的书籍、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学习等。
四、构建模拟场景感悟教育内容
除了典型的生活情景教学创造情境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亲身体验中去体会、去尝试、去思考。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定乘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体验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可能发生的故事。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报刊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给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五、构建交流氛围活化教育内容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如果通过一些小游戏、小话题等与学生形成互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青春期的烦恼》一课,可以让学生匿名用纸条倾述烦恼,在课上采用随机抽选的的方式选取出几条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不难想象,学生写出的这些烦恼具备共性,很容易激发学生之间共鸣,然后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各抒己见,确定最有解决方案。当然,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进一步简化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还能通过扮演“知心天使”引导学生放下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彻底摆脱青春期的烦恼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平等交流的氛围的营造,绝对不是特定的一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为精细化的设计课堂,注意细节及氛围的处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堂,就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论文作者:甘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热点论文; 我们可以论文; 道德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