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并针对农业环境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行政、法律、技术等层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一、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药污染成为了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大量不合格农药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我国境内的农药使用整体质量已超过13.3万t,这些农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周边地区的耕地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有超过533.4万hm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淮河及周边地区因农药违规使用引发的污染已经造成了1.7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另外,违规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水污染也是造成耕地面积退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0%的农田正在使用污水进行灌溉,这些污水大多是受到违规使用农药的影响。当前,相比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田污染状况增长了60.0%,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8.7%的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在我国公民生活状况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城市周边相继成立了一些农产品购买站,虽然这些购买站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用地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大量农产品交易带来的废物和废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响了农业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农业用地受废水的影响总额超过17.0亿t。此外,焚烧秸秆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因素,大量秸秆焚烧带来的恶劣影响不仅局限于空气质量的下降,也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因此,我国农业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二、农业污染的成因
2.1粮食安全保障与产业政策
(1)粮食安全保障压力。粮食安全政策是造成中国农业污染的深层原因。中国人多地少,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大,粮食安全一直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高产,建国以来粮食不断增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科技进步的贡献之一就是提供了品色多样的现代农用化学投入品,如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目前化肥、农药尚无更好的替代品,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及粮食安全,高水平的农业投入,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将不可避免。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与农业投入相关的农业污染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2)产业支持政策。国内的一些产业支持政策也导致了化学品使用的增加。以化肥产业为例,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政府就以补贴等形式鼓励国内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为了鼓励粮食生产,政府也曾经对农民使用化肥给予相应的补贴。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升,对化肥的需求增加,刺激了国内化肥工业的发展,同时化肥进口也逐渐增加。中国入世以后,国内市场的化肥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农民可以更容易地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化肥,这有利于中国农民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但同时也意味着化肥更便宜,农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用过多的化肥,对环境的压力更大。
2.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建国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限制农民入城的户籍制度以及长期以来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城市偏向政策,使得中国的二元结构表现得十分突出,其实质在于城乡不平等。中国特定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存在,可能是农村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主要原因有:①城乡割据加剧了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②迫于生存压力的农民为过量使用化学品,忽略了农业污染的产生及控制;③小规模农业生产增加了污染的控制难度;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而且使农村居民的整体环保意识降低;⑤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的环保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这是农村环境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农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财政对污染控制的资金投入“重点源、轻面源”,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国家用于环境整治的财政资金为7000亿元,占GDP的1%,其中2700亿元用于水污染的治理。这些投资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头的控制行动计划投资甚少。而且,财政对污染控制的资金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表现为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的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2.4缺乏对流域环境的综合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水问题日益呈现出流域性特征且不断加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复合型水污染及其在流域内的转移,综合性水资源短缺与饮用水安全、水利水电等工程引发的流域性生态服务功能减低和经济损失,由水旱灾害和污染事件等构成的综合性流域涉水灾害等。全球变暖的趋势更加剧了上述问题,增加了水问题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很多跨行政区的河流上游和下游贫富悬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污染问题纷乱复杂,存在着上下游、干支流、水质水量、各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冲突。目前对水污染的治理基本上都是地方各自为政,政府还没有介入其中并承担起主要流域的管理职责,因此,农业污染控制缺乏流域内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往往是下游控制好了,但上游没有进行有效控制,直接影响了下游的控制效果。
三、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级政
府领导要增强农业环保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起发展生态农业观念和保护农业环境的思想,充分认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创建工作机制,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切实把农业环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业务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分管领导着力抓、主要领导主动抓,在部门内外形成合力,同时要积极联合各有关单位,努力开创农业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3.2加强农业环保立法,加大农业环保执法力度借鉴
国际上成功的控制农业污染的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连贯的、强有力的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形成依法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大农业环保执法与监督力度,促进农业环保工作的发展。
3.3加强农业环保科研、监测,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将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监测工作纳入国家的农业科研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农业环境保护部门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科研、监测工作,重点针对水体、土壤、大气、农产品以及秸秆、粪便、农用塑膜和生活垃圾等开展长期的定位监测,并尽快构建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把农业环境保护科研工作有机地融于生产实践当中,因地制宜地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并加以推广利用。
结语
农业环境的改善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工作,深入的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环境改良治理方案,对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食用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君卓.张王慧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赵景联,李珍珍.环境科学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杜咏梅1,仇金亮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农业论文; 化肥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农药论文; 流域论文; 农产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