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0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岚[1](2020)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确诊并进行诱导缓解期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以明确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中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小儿内一科血液组及肿瘤组完成了诱导缓解期化疗治疗的44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445例符合标准的患儿,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患儿113例,发生率为25.39%,进行多次标本培养,包括血液培养、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咽试子培养等,其中血培养进行169次,培养阳性结果34次,仅占20.1%,培养结果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肺炎链球菌等较为多见。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缓解期患HAP的危险因素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患儿的年龄、性别、白血病的类型、化疗阶段以及是否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对诱导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儿HAP发病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我院急性白血病患儿因化疗治疗及儿童的生理特征导致免疫力低,易出现院内获得性肺炎,且经统计发现该病的发生率较高,提前给予预防及控制措施对于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在出现感染时给予及时合理的降阶梯抗感染治疗十分有必要,同时需密切观察中性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这两个危险因素与患儿患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密切联系。在临床操作中需注意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感染,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卫生防护教育也很有必要。
薛宁[2](2018)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确诊并进行规范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的种类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预防及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7年在西京医院儿科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规范化疗的1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化检查、骨髓抑制情况、院内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共住院997例次,化疗后进入骨髓抑制742例次,所占比例74.4%。共发生感染648例次,感染发生率为64.9%。其中,骨髓抑制期内出现院内感染次数为247例次,所占比例为38.1%。其中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高达57.5%。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仅为31.2%,其中以G-菌株为主;骨髓抑制期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疾病危险度分组、住院季节、住院时长、病房类型、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结论:急性白血病儿童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高,在此期间易出现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急性白血病治疗水平和患儿生存率的重要方面。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病原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当感染菌未明确时,可指导临床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骨髓抑制程度、住院季节、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
张玲,叶彦军,姚亚洲[3](2018)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寻找合理的预防方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者390例为研究对象,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 606例病患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者504例,总发生率为31.38%;其中急性白血病发生率最高(67.02%)。504例粒细胞缺乏症者中,院内感染390例,总感染率为77.38%。当白细胞数量在(00.5)×109/L时,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粒细胞缺乏时间明显大于其他组(P<0.05);而平均感染持续时间与其他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本次研究最终取得菌株258株,其中真菌46株(17.83%),革兰阳性菌70株(27.13%),革兰阴性菌142株(55.04%)。化疗、激素免疫治疗、2型糖尿病、中性粒细胞数量少以及粒细胞缺少时间长均为造成粒细胞缺乏症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者中,接受化疗、激素治疗,合并2型糖病以及粒细胞缺乏时间较长者均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群体,对于该部分人群,医生应当结合引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应对措施,进而降低患者感染率以及病死率。
李琼艳[4](2014)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住院行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类型、感染的易感因素、感染的病原学、感染的治疗及相关费用等项目进行研究,为加强感染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5月13日至2013年5月14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三病区接受诱导化疗的70例ALL患儿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生医院感染人数46人,感染人次发生率为65.7%;共有82例次感染,感染例次发生率117.1%;死亡4人,死亡率5.71%,其中3人死于感染,1人死于颅内出血。(2)感染发生的部位:下呼吸道24例次;上呼吸道17例次;血液18例次;皮肤7例次;口腔黏膜8例次;消化道5例次;带状疱疹1例次,不明部位2次。(3)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多发生于诱导化疗的第3周,共51例次(62.1%),其次是第4周,共17例次(20.8%),发生于其他时间的感染14例次(17.1%)。(4)70例ALL患儿行病原学检查共124次,病原学培养结果阳性24次,培养阳性率19.35%;培养出革兰氏阴性菌19株,占79.17%,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7/24)、肺炎克雷伯菌(4/24)、大肠杆菌(3/24)、鲍曼不动杆菌(2/24)、嗜水气单胞菌(2/24)、琼氏不动杆菌1株(1/24);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16.67%,分别为粪肠球菌2株(2/24)、溶血性葡萄球菌1株(1/24)、藤微黄球菌株(1/24);真菌1株,为白色念珠菌,占4.17%。(5)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好,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危险度分型的ALL患儿发生感染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住院日越长,感染的机率就越大(P=0.019);中性粒细胞缺(Neutrophils absolute value, NEU)乏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发生率就越大(P=0.000);化疗期骨髓抑制最严重时的最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越低,感染的机率越大(P=0.000);最低血红蛋白值(Hemoglobin, HGB)与感染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78)。(7)感染组抗生素费用、抗真菌药物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20.15%,非感染组抗生素费用、抗真菌药物费用占总住院费用10.69%,两组患儿总住院费用存在明显差异(P=0.000)。结论(1)ALL患儿诱导化疗阶段感染发生率高。(2)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呼吸道多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3)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久、血小板严重减低、住院日长的患儿感染发生率高,对住院日长、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久、骨髓抑制严重尤其是血小板严重减低的ALL患儿需警惕感染的发生。(4)感染发生于诱导化疗阶段的第3周。(5)病原学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数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好;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6)化疗期间发生感染增加了患儿的住院费用。
王译,范方毅,苏毅,邱玲,刘一岚[5](2013)在《替考拉宁治疗耐利奈唑胺的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方法对1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及支持治疗后,血培养仍提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再次使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治疗效果仍欠佳,继而使用替考拉宁治疗,患儿病情控制。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加强支持治疗,并多次抽取血培养,及时更换敏感抗生素。
谭静,张耀东,谭利娜,代志鹏[6](201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国内有关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医院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以期找出AL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2008年国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分析AL类型、中性粒细胞数量、骨髓增生程度、化疗阶段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预防使用抗生素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数量小于1.0×109/L、骨髓增生抑制、缓解化疗阶段的A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高,而性别、预防使用抗生素不是A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徐慧颖,李亚洁,赵洁,廖晓艳,谭琳玲,钟小红[7](2008)在《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引起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65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医院感染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2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9.1%,多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肛周疾患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徐慧颖[8](2008)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感染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难题,WHO在《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引言中特别强调:医院感染将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问题。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恶性血液病(Malignant hematopathy,MH)患者医院感染具有感染复杂、病情凶险、严重感染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白血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我国十大高发性肿瘤之一。其中,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以骨髓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大量增殖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本身存在白细胞质和量的异常,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选择MH中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消毒隔离、空气细菌培养或感染患者的监测报告。WHO针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性建议中指出:“开展流行病学监测”是制定医院感染控制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一些基础较好的医院正在逐步开展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相关的目标性监测,但针对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筛选确定,多因素分析较少,且现有的样本代表不了全国的情况,因此,本研究也致力于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筛选和确定方面的工作,为有针对性的防治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开展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前期研究的数据和依据。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引起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为开展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653例。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医院感染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9.1%,住院期间患者常发生多次感染,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82.5%。2.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部位按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51.7%)、口腔(13.5%)、血液(11.7%)。3.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显示,以G-菌感染为主,占50.4%,G+菌占33.3%,真菌占16.3%。病毒感染也不容忽视,常见于皮肤的疱疹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血症。4.病原体感染特点:病原体感染复杂,常细菌与真菌或病毒感染并存,涉及病原体种类繁多,达36种: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居多。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着性的变量有9项,分别为:住院季节、白血病类型、疗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量、血红蛋白量(haemoglobin,Hb)、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肛周疾患、糖皮质激素。一年四季中,冬季发病率最低(51.5%);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62.7%),其次为急性混合型(6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48.1%);初治诱导阶段、早期化疗患者感染发病率最高(74.4%),在以后的治疗阶段,急性白血病病情得到控制,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强,易感性下降,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多,医院感染发病率复又上升;白细胞数≤1.0×109/L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7%,当白细胞数≥10×109/L时,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83.3%;医院感染发病率随着Hb量的增多而降低,当Hb≤30g/L时,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100%,Hb在30~60g/L之间感染发病率为72.7%,中度和轻度贫血时,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7.1%和45.0%;患者血小板数≤30×109/L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达68.2%,血小板数≤70×109/L及在(70~100)×109/L之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仍很高,分别为61.1%、62.5%,当血小板数达到正常值时,感染发病率降低为27.7%;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78.4%)高于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51.2%);有肛周疾患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8.5%,无肛周疾患的患者为56.9%;使用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方案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57.4%)低于含激素的方案者。6.多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5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量、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1、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患者常发生多次和多个部位的感染;病原体感染复杂,多为条件致病菌。2、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口腔、血液;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Hb量和血小板数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针对这5个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控制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张琨琨,李忠俊[9](2007)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所引起的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0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144例经临床、血象、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白血病患儿进行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44例患儿中,发生感染70例,感染发生率为48.6%。感染部位及器官:以呼吸道、胃肠道、败血症、皮肤及口腔多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39例,占发生感染病例的55.7%;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109/L21例,占发生感染病例的3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109/L 10例,仅占发生感染病例的14.3%。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医院感染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贾月萍,刘桂兰,张乐萍,陆爱东[10](2007)在《急性白血病儿童医院感染7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儿童白血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总结医院感染与病程阶段、住院天数的关系及感染部位、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医院感染率为53.4%(71/133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例次感染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住院第13次组医院感染例次高于其他组(Pa<0.05),住院天数为17d组医院感染例次低于其他组(Pa<0.05);复发与未复发组人均医院感染例次无显着性差异(P<0.05);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普遍敏感的药物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佐巴坦。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发生与白血病类型、病程阶段、住院天数有关;与预后无关,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二、60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资料和收集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 |
1.4 资料收集 |
2 治疗方法 |
2.1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
2.2 化疗方案 |
3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儿童急性白血病 |
1.1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
1.2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
1.3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
1.4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
1.4.1 治疗原则 |
1.4.2 化疗 |
2.急性白血病的骨髓抑制 |
3.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 |
3.1 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易感因素 |
3.2 儿童急性白血病感染病原体特点 |
3.2.1 细菌 |
3.2.2 真菌 |
3.2.3 病毒 |
3.3 儿童急性白血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1.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资料收集 |
1.5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症状及体征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骨髓抑制 |
2.5 院内感染 |
2.6 感染部位 |
2.7 病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
2.8 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
2.8.1 急性白血病患儿危险度分组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关系 |
2.8.2 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住院季节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关系比较 |
2.8.3 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住院天数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关系比较 |
2.8.4 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关系 |
2.8.5 急性白血病患儿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关系 |
2.8.6 居住不同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
2.8.7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骨髓抑制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
3.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情况 |
2.2 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数量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
2.3 1 60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病原菌构成比例 |
2.4 粒细胞缺乏症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索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符合入选标准 |
2.2 效应尺度的指标 |
2.3 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
3 讨论 |
(7)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x2检验共筛选出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见表1。 |
2.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所有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危险因素分析 |
3.1.1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3.1.2 使用糖皮质激素 |
3.1.3肛周疾患 |
3.1.4 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计数 |
3.1.5 白细胞计数 |
3.2 护理对策 |
3.3 不足之处 |
(8)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MH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
1.3 国内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
2.3 资料的收集 |
2.4 调查方法 |
2.5 数据质量控制 |
2.6 统计方法 |
3 描述性结果 |
3.1 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感染部位 |
3.2 病原体分布 |
4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4.1 单因素分析 |
4.2 多因素分析 |
5 讨论 |
5.1 医院感染发病率 |
5.2 感染部位 |
5.3 病原菌 |
5.4 危险因素 |
5.5 建议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成果 |
致谢 |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9)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感染诊断标准 |
1.3 感染后实验室检查 |
2 结果 |
2.1 NI发生率及感染的部位 |
2.2 感染与外周血粒细胞的关系 |
3 讨论 |
(10)急性白血病儿童医院感染71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医院感染发生率 |
二、医院感染与病程阶段、住院天数的关系 |
三、感染部位 |
四、感染与预后的关系 |
五、医院感染败血症的血培养致病菌与药敏结果 |
讨论 |
四、60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D]. 胡晓岚.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D]. 薛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3]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的研究[J]. 张玲,叶彦军,姚亚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01)
- [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D]. 李琼艳.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5]替考拉宁治疗耐利奈唑胺的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J]. 王译,范方毅,苏毅,邱玲,刘一岚. 西部医学, 2013(05)
- [6]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因素的Meta分析[J]. 谭静,张耀东,谭利娜,代志鹏.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2)
- [7]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徐慧颖,李亚洁,赵洁,廖晓艳,谭琳玲,钟小红. 护理学报, 2008(04)
- [8]成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徐慧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08(05)
- [9]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J]. 张琨琨,李忠俊. 重庆医学, 2007(24)
- [10]急性白血病儿童医院感染71例[J]. 贾月萍,刘桂兰,张乐萍,陆爱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22)
标签:急性白血病论文; 医院感染论文; 中性粒细胞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骨髓增生性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