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探微论文_薛亚春

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探微论文_薛亚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215100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但又不得不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的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热情与活力,对学生冷漠甚至厌烦,容忍度低,工作绩效下降,没有成就感,缺乏驱动力;也就是对自己缺乏充分的信任感,完善、发展自我的内在原动力不足,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简单、粗暴,没有幸福感。

置身学校近三十年,思索林林种种的耳闻目睹,我感觉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称誉与现实的反差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承载着国家的希望,社会给了教师很多非常高尚的称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但是时至今日,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人眼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好多师范生选择做老师不是因为自己有教育理想、喜欢做老师,而是无奈被迫的,是高考志愿服从的产物。在许多地方官员的眼里,似乎教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只要一提及经济收入,开口闭口就拿教师与下岗工人比较。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又苛刻到了极致:十全十美的圣人。

这强烈的反差,让教师很难有职业的社会尊严感。

二、教育对象对学业的倦怠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即便是琴棋书画的学习,家长也是以考级为目标,应试的压力让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进入小学后,分数的压力,老师的罚抄,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三年初中,升学的压力,老师的反复操练,家长不绝于耳的反复唠叨,使他们几乎陷入一种斗志衰竭的境界,学习兴趣也损耗为零。

三、工作的低创造性

我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样个性的发展,只是按高考的型号和规格培养学生,教师的教育活动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升学率是社会、家长、目前教育界内部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重要标尺。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教师无可选择地踏上了追求升学率的征途,不敢有任何创造尝试,对分数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老师上课讲题,学生课后做题,师生见面聊题,育人的功能就演变成了育人考试。老师盯着班级平均分,大气不敢喘;学生盯着班级排名,神经紧张。教师职业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的特点,再加上升学的压力,教师在当下只是学生应试的廉价工具,这种身心俱累又低创造性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原动力,职业倦怠的产生是必然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我感觉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做:

其一,真正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社会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国家必须通过相应政策,促使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理解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提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二,真正推进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要从改革课程体系、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入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快乐而有趣地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初中生在体验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高中生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深层的求知欲和发展欲望。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尽情挥洒自己多元的智慧,创造性地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发现、孜孜不倦地探索、个性化地发展,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土!

其三,要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1)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平台。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通过交流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可以邀请著名学者、成功教师讲学,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意识,激发教师进一步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要为教师提供进修培养的机会,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学效能感。

(2)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成的,而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是由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的。学校领导者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教师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如对教师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关心教师的生活,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生活困难等等,以此帮助教师摆脱倦怠、走出低谷。

(3)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来调适教师的身心,保持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还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力量,通过定期组织团队心理辅导,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以上举措的落实有助于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有助于构建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必将造福子孙后代。

论文作者:薛亚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探微论文_薛亚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