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康庄乡北李庄小学 刘倩 056000
【摘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促进每个学生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下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尊重学之间的个性差异,实施学生分层、备课分层、导学分层、作业分层,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自学能力、
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这正是新形势下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理念。数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被广泛运用,老师借助于此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1、清楚了解学生,知悉教材。
对于老师的教学工作而言,学生是教的对象,只有深入的了解这一对象,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深入了解学生,首先需要从学生的性格、爱好、前期构建的学习基础出发;其次还需要关心学生的家庭、思想以及身体状况;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洞察学生的思想波动,探知其在学习上的走向,以此知晓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态度和想法,对学生予以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选择合适的方法推动帮助学生成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材是教授的内容,对这一内容的透彻了解可以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自如,也才能够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心中建立一个整体的教学体系,含括对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的更为系统和有效的安排。教学的过程中也才能更好地做到前后衔接,新旧知识点之间也才可以得到更为有序的安排与设定。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公式与定理,也能够在知识贯通性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还可以按照学生状况的不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随意调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授予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2、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改正其学习态度。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学生形成对学习马马虎虎漠不关心的态度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爱好,迷恋着某种活动;有的是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后一类学生多半由于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利,遭遇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确对待学习的习惯。对于这些学生,应当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态度。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3、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有的学生成绩不良是由于学习信心的不足或丧失;有的则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如缺乏足够的坚忍性、自制力等。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的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缺课或教师工作的疏忽,使学生对课程中某些知识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或不巩固,跟不上班级的共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学习丧失信心,并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的稳固的性格特点。另外,成人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家长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过高或要求过急,以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期评价过低,甚至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态度等,都可能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在这种消极情绪支配下,他不再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对待这种学生,首先注意引导他们认识到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习信心,并确切查明他所脱落的知识和技能迅速设法弥补起来;对另一些学生,需要教师改正并帮助家长一起改正对他们的怀疑态度。
4、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上树立坚强意志。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论文作者:刘倩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态度论文; 教师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7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