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丰富城市创建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论文,文化建设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树理念、壮产业、强阵地、推活动,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理念铸造城市灵魂。当阳是楚文化及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忠义仁勇”三国文化是历史沉淀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敢为人先、忠义厚爱、包容开放的文化理念成为城市文明的内核,当阳人以此作为共同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标准: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定期开展“书香沮漳”全民阅读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共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为实现当阳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建设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一堂”道德讲堂、“一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牌”遵德守礼标示牌、“一传播”网络文明传播、“一餐桌”文明餐桌)为重点,扎实开展群众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道德模范评比、道德讲堂宣讲、志愿者服务、公益广告宣传,大大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在全市营造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以产业打造城市名片。为了把当阳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三国文化旅游名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立足当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关公文化旅游产业,弘扬强大的关公文化气场,建立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的文化园区。加快关公文化旅游城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投资50亿元的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集文化展示、休闲、度假、购物、高科技、影视爱国主义教育和展示魅力当阳于一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引资1000多万元,开发百宝寨风景旅游区,引资1.5亿元,开发三国旅游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和文化消费需求,兴建了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当阳新时代文化广场,是全省首个县级城市文商一体化广场,是文化部在全国推行以商养文模式的重要试点项目之一,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当阳经济支柱性产业。
以阵地塑造城市形象。建立和巩固文化阵地,繁荣和发展当阳文化事业。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建立市、镇、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运行管理、人才队伍、财政资金上加大投入的力度,切实保障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和标准化。加快文化阵地标准化建设:达到七有标准,即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科技培训室、体育运动场、固定戏台、文化墙、一支文艺队伍;实现乡风文明中心户“三化”,通过“扶资、扶智、扶路”,使中心户实现“组织网络化、活动经常化、服务市场化”,增强文化造血功能。加强市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00多万建成三馆一中心,即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妇幼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对市民实行免费开放,还先后兴建临沮公园、文化体育中心,装备大型电子显示屏和文化宫广场。
以活动增强城市活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依托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举办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当阳文化的活力和魅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初步形成了五大文化活动品牌:“关陵庙会”“三月三”歌手大赛、市直“关公杯”文艺汇演和城区广场文艺“月月演”活动、当阳民间花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部分活跃在基层社区,有的年年上,有的月月演,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探索创造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大提高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今年成功举办了“魅力史丹利·情系三农·幸福当阳”大型公益性演出,由知名主持人王小丫主持,韩红、谢霆锋等全国知名歌手到场助阵,为观众献艺,共1.5万余人观看了演出,为当阳人民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