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后记
◆ 冯凯杰 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 730700
古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一位语言大师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是课外书看得多。”还有一项研究认为,当学生的阅读达到课本五倍以上时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一、拓展课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1.学生发展的需要。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明天缺乏创造力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昨天肤浅、今天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今天呆滞、明天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永远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是现代社会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阅读作为终身教育理念下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承担着传播知识的任务。阅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对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对学生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激发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道德情操和批判思维以及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2.思想家的共识。伟大的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读书虽不能延伸一个人的生命之长,却可以拓其生命之宽;读书不仅可以使人知世明理,也可以使人活得有高度、更有深度。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阅读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可以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使人站在世界的制高点。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从容应对快速变化时代的挑战。由于现代社会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旧知识和旧技术的老化周期日趋缩短,“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还能增进学生的智慧,焕发创造的活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我爸妈不给我买课外书看。”“老师,我忘了看”。“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是屈指可数的,就连与教材相匹配的课外阅读读本都不愿意翻看的学生也屡屡皆是。
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悉心指导势在必行
1.激发兴趣,增加阅读动力。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应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否则只会使课外阅读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记得以前我总是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各种要求,如“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习作者的写法”等等,岂不知这些都如枷锁般套牢了孩子,禁锢了心灵,抑制了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书”读之还有趣吗?所以我认为,在习惯培养的初始阶段,更多关注的应是兴趣,而非急功近利的读书结果汇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该如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家名人,利用课余时间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传说。这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当然,在班级中树立榜样也很有必要,因为周围的人、事更具有说服力。
(2)享受成功。当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人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会激发做事的积极性。对于行为控制意识还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必须时常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比如,在活动课、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竞赛,与好书交朋友的故事会、在班级设立读书晋级榜等。
如今,各种阅读知识竞赛也走进了学生生活,要求学生阅读与此相应的书并参加比赛。不管他们比赛结果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去做了,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读书的兴趣自然也就有了,而获奖的学生更是增加了浓厚的读书兴趣。
2.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在农村,学生无书可读是个严峻的现实。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好课本知识足够了,很少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看课外书便一把夺去并大声呵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想读没时间读,要读没书读。
(1)给予充裕的时间。学生常常面对这样的无奈:在校,一节接着一节课,还得完成各项作业;在家,等到完成家庭作业已是花灯绽放。属于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太少。所以,我们该为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让他们走进图书室,到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赋予充足的图书。没有图书,却让学生大量阅读,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还可动员学生互换读物。添置的图书应力求做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同时也要动员家长给学生买课外书,相互交流。
3.教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使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筛选读物,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
(2)选用方法。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是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根据阅读水平、阅读需要,灵活地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3)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4)勤做笔记。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很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而这必须在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强求,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厌烦心理。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画画,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以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总之,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启程”的关键所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论文作者:冯凯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使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兴趣论文; 习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