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桥梁项目也随之增多。从实际情况出发,混凝土作为建设桥梁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品质,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桥梁施工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因为原材料出现一些问题,还在沉陷裂缝、配合比、运输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从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入手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具体的控制对策,希望能借此增强桥梁施工品质,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
关键词:桥梁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就近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而言,公路桥梁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其中,桥梁基础工程在理论和施工技术上都有较大突破,大跨径桥梁设计以及施工水准也达国际水平。然而桥梁建设存在众多问题,就混凝土质量控制而言,作为桥梁工程建设的关键,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水泥强度,混凝土水灰比,砂石、粗骨料等原材料。就水泥强度为例,其是通过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来发挥作用的。实际上,为了做好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桥梁的施工品质,相关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还要在质量问题、控制对策的研究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一、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问题分析
(一)原材料导致的问题
在桥梁施工中,会因原材料选用不当或者其他问题,致使混凝土质量控制效果不佳。就水泥为例,其使用量、作用效果、自身特点等都对混凝土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比如,水泥具有安定性较差的特点,如果在购买时选用不当,那么极易出现水化慢现象,也极易致使混凝土强度下降。其实,除原材料自身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外,温差、施工工艺等外因,也有着类似的影响效果。温差之所以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是因为温差对混凝土的结构有着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极易干燥脱水,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混凝土翘曲等现象。如果晚上温度较低,出现温差较大的情况,那么混凝土极易因此收缩或者翘曲,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裂纹等现象。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际处理和施工过程中。例如,如果工作人员控制不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那么无论是过长,还是过短,都可能导致粗骨料分布不均,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施工沉陷裂缝问题
在桥梁施工中出现沉陷裂缝主要是受以下几点原因影响。第一,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浸水等情况,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地基土质不均、松软、部分沉降。第二,因为混凝土的模板刚度不达标,容易出现支撑底部松动,支撑间距过大等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在冬季尤为显著,这是因为冬季下的支撑物为冻土,而冻土化冻后极易导致沉降不均。这类情况下的裂缝主要为深进或者贯穿性裂缝,而且它们的走势与沉陷情况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这些裂缝通常朝着与地面垂直或者是往30°~45°方向发展,如果沉陷裂缝较大,那么往往会出现错位的情况,且裂缝宽度与沉降量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配合比和运输问题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必不可少,而且这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和运输有着较高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建筑单位在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比如,一些建筑人员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时,骨料的级配情况较差,碎石的粒径也不达标,甚至混有大粒径的河卵石,而这极易导致混凝土梗塞,致使卡管现象出现。而且如果卡管处理不及时,或者出现无法处理的情况,那么极易形成断桩。由于灌注对时间的要求较高,所以相关人员应尽力确保运输万无一失。如果出现运输车辆故障等问题,那么不仅不能完成灌注工作,还会导致断桩出现,致使吊车等灌注设备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对策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对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实行质量控制时,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确保原材料品质。也就是说,相关人员在采购原材料时,不仅要货比三家,严格控制和检验原材料质量,还要兼顾供应商品质,即选择信誉高的可靠供应商,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出现,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场地,严格按照相应的使用规范予以执行。比如,在购买水泥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挑选出精品。也就是说,如果需要高强混凝土,那么应选择高质量的高标号水泥。再比如,在选择骨料时,要对砂石的含泥量、质地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细度模数维持在1.6~3.7范围内,而且结构用砂的含泥量不高于3%,另外在碎石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还应对其粒径、质地等进行细致检查。第二,严格、高效地控制基层施工质量。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基层施工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人员严格且准确地按照规定完成有关工作。例如,相关人员在使用水泥前,应对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等进行细致检查,而且只有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才能投入使用。此外,只有有效地完成上一道工序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混凝土浇筑控制
为了确保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相关人员应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施行严格控制。其实,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难度较大,要求较多。具体来说,需要较强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做保障,而且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整体尺寸准确,钢筋、预埋件等位置合理,另外拆模后还要保证外观平整、光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同的振动器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是插入式振动器,那么每层的浇筑厚度应控制为振动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是表面振动器,那么每层的浇筑厚度应为200㎜,振捣的间距应控制在25~30㎝的范围内。否则极易出现气泡、蜂窝、泌水等情况。另外,还应根据工程进度科学实施浇筑。例如,在修建桥台等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时,因为其要承载众多东西,所以对其整体性要求较高,因此要进行一次连续浇筑。
(三)混凝土养护控制
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后,相关人员应着手进行养护工作,这是因为水化作用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而自然养护能在极大程度上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裂缝出现,确保强度达标。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一般需依照建设进度,合理设置。比如,在拆模后,应立即进行回土或者覆盖养护,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还应加入人工温度控制这一内容。混凝土的自然养护主要分为洒水养护和涂薄膜养生液养护。其中,洒水养护比较常见,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控制好洒水量、洒水次数、养护时间等,就能达到较好效果。而喷涂薄膜养生液养护适用于高耸和大体积建筑,其做法为用喷枪将过氯乙烯树脂塑料溶液喷涂在建筑表面,而其挥发就可形成塑料薄膜。这层薄膜能将混凝土和空气隔开,发挥控制温差,实现养护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薄膜容易自行老化脱落,所以相关人员应注意防晒,并努力防止裂纹产生。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研究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研究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问题,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而且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从而达到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等目的。然而,控制桥梁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相关经验丰富的人才通力合作,还需要相关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崔伟. 浅析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212-212.
[2]徐成铭. 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与控制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4(36):212-213.
[3]宋子文. 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0):51-51.
[4]张少鹏. 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211-211.
[5]赵大伟,韩飞.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66-66.
论文作者:沐贤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桥梁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原材料论文; 裂缝论文; 振动器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