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背景下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愿景_数字鸿沟论文

“互联网+”背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愿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基础设施建设论文,愿景论文,背景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物质和能量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物质与能量资源的依赖相对减少,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则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使人们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加强劲。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组织实施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使互联网下沉为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都能使用,人、机、物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构建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成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信息基础设施的界定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关系到一国生存的、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网络工程设施或虚拟的系统和资产,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资源条件,这些条件的功能丧失或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公众健康等产生严重影响。

      信息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建设与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与之相关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万物网(万物互联网)等已成为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以之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球爆发出强大的经济能量。[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缩写为NII)是在199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文件中正式出现的,由于美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超级信息基础设施之意,因此,我国一般将NII译为信息高速公路。2009年美国在《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2009NIPP)中又提出了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电子的信息和通信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中的信息,其中信息和通信系统由对各类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和通信的软硬件所组成,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和网络。[2]

      一般来说,从物理层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由信息资源系统、用户信息设备、本地网络和长途网络四大部分组成。从提供服务的角度看,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分成三层:服务层、服务递送层和服务管理层。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包含的内容相对更宽泛一些:一是一系列不断扩展的仪器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高密度磁盘和光盘、声像带、电缆、电线、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通信网、电视、监视器、打印机等;二是信息本身;三是各类应用程序和软件;四是各种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五是人。这类人的工作是挖掘信息,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建设备、培训其他人员等。[3]

      由此可见,信息基础设施既包括软件,又包括硬件。一个高水准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为人类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信息服务。可以在信息基础设施内任意流通和保存动态信息,建造可以让任何信息流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和通往用户的出入通道,使网络配备能够管理整个系统和能够按人的意愿提供各种友好服务,能以最佳方式把信息传递给用户的终端设备。这里仅就信息基础设施硬件部分展开讨论。

      二、“互联网+”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新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领域对信息基础设施产生新的更高需求,要求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网络性能更稳定、存储信息更安全、价格更为低廉。国务院提出2018年“互联网+”的四大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夯实提升基础支撑。《意见》指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互联网+”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新需求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大数据与云的应用需要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

      “互联网+”的发展对大数据和云产生了广泛和深入的需求,需要宽带泛在的网络连接,以使互联网上各种应用或服务广泛普及和易于获取,这也是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宽带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第四代或第五代移动通信(4G或5G)等移动宽带与光宽带的部署和普及,提供超高速宽带服务;二是网络承载的高清语音、视频与富媒体等宽带内容占比高,不再是简单的语音和短信业务。超高速宽带网络为云服务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基础,4G或5G或者光纤到户(FTTH)的宽带网络为“云”和“端”之间的通信提供保障;云数据中心的跨域部署与灵活调度需要骨干网络的提速和更广泛的覆盖。泛在化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智能机器人、传感器等,无线、有线能更好地协同以提供无所不在的连接;二是泛在连接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还包括应用与内容,表现为通过门户、搜索、超级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App)、互联网(Web)链接、语音入口等获取各种具体的应用与内容以及应用内容之间的交叉连接。[4]

      (二)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增加了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信息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建设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国民经济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互联网+”所形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们对信息基础设施产生比以往更加旺盛的需求,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正逐步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由“工具互联网”向“动力互联网”转变;由“传递价值互联网”向“创造价值互联网”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引领人类社会从信息通信(IT)时代向数字科技(DT)时代迈进,走向万物互联的时代。[5]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的发展,电子政务部门应用加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商业化进程加速,电子商务由价格战向平台战转变。总之,“互联网+”所形成的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万物网信息和数据传输、获取和存储的强大需求,都建立在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上。

      (三)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源泉

      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设施具有渗透率高和正外部性强的特点,对其他产业和社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几乎枯竭的情况下,信息基础设施发力所带来的信息化红利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源泉。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已提供充分的佐证。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上:2010年互联网经济给20国集团(G20)国家贡献GDP的4.1%,给八国集团(G8)加上韩国、瑞典、巴西、中国和印度13国贡献GDP总量的3.4%和增量的20%。①国际电信联盟(ITU)估算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0%,GDP可增加1.3%。②沃达丰(Vodafone)公司对1996—2003年一些国家移动通信与经济发展的关联作过调查分析,得出移动通信普及率增加10%,人均GDP增加0.6%,发展中国家更高一些,达到0.8%~1.2%。2008—2011年,沃达丰公司对96个国家进行的统计表明,在总的移动通信普及率不变,但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用户替换第二代移动通信(2G)而使3G普及率提升10%的情况下,人均GDP的平均年增长率将提高0.15个百分点;对14个国家的统计表明,若移动数据的使用加倍,人均GDP的平均年增长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邬贺铨,2013)。

      在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沃达丰对74个国家1995—2010年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移动通信普及率提高10%,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加4.2%。欧盟研究也表明,宽带能够加速信息传递,提升劳动生产率,可以帮助制造业提高5%,帮助传统服务业提高10%,帮助金融、信息业提高20%(邬贺铨,2013)。

      仅就业方面的贡献而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发现,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就业率上升0.2%~0.3%;宽带产业对上下游的就业拉动作用是传统行业的1.17倍。如美国信息产业不仅对GDP贡献最大,而且也吸收了美国最多的劳动力。据统计,信息产业雇用的职工占美国劳动力的比例从1975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70%以上。淘宝网帮助数百万人实现直接就业。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报告,到2013年初,我国网络创业就业累计新增岗位上千万。由此可见,信息基础设施是大众创业的基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服务需求每增加1亿元,将会带来3.61亿元的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信息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显著大于民用汽车的贡献,两者贡献比为1.7∶1。2014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增长18%,信息消费带动相关产业1.2万亿元的发展,对GDP贡献约0.8%,网络零售交易额已经达到2.6万亿元,增长41%。③基于此,人们把经济增长与创业、创新都聚焦在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上。国务院把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指出宽带建设“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④。

      (四)实现制造强国会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

      对于我国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表1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2015年、2020年和2025年信息基础设施必须达到的水平。其中最关键的三个指标为宽带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智能制造通过智能化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实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智能化。因此,智能制造实际上是制造业深度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使制造业得以重塑产业生态链,使中国制造得以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移。

      智能制造使制造业各个环节都对信息基础设施产生了旺盛的需求,特别是对网络速度、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使用价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使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很好地为智能制造服务。

      

      

      三、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使“互联网+”的能量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虽然不断提高,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为66.56,比2013年增长5.86。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为60.94,增长了10.05;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为69.38,增长了3.05;应用效益指数为72.19,增长了3.11。⑤但从全球的角度看,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排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到,我国的网络就绪指数在世界的排名从2007年第57位开始攀升,达到2011年最高第36位后,便迅速下降到2012年的第51位,接着排位还在下降,直到2015年的第62位。而美国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国家,虽然网络就绪指数最近8年也有一些波动,但基本上稳定在前9名范围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出现快速的信息化发展与全球信息化应用水平渐行渐远的矛盾?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数字鸿沟不断扩大

      出现信息化快速发展与信息化应用水平排名呈下降趋势的矛盾现象主要与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数字鸿沟有关。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数字鸿沟的本质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它意味着互联网普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新的全球“信息革命”中面临着“知识贫困”和“信息贫困”,缺乏参与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使整个世界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不进则退的局面。

      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四大数字鸿沟: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二是国内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三是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四是三大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大,从网络就绪指数排名就可以看出来。网络就绪指数是世界经济论坛评估一个经济体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及竞争力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指标,包括4个方面、53个单项指标,用以衡量一国或地区利用信息技术的准备程度:一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获取成本及确保最优使用的必要技能;二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采纳程度和使用情况;三是商业和创新环境、政治和监管框架;四是信息与通信技术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通过打分和排名,对各经济体的信息科技水平进行评估。

      我国国内的数字鸿沟首先是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尽管我国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其他地区更快,但始终低于其他地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称,世界各国在信息及通信技术发展和使用程度方面的差距仍在持续扩大。“自2012年以来,排名前10%的国家进步幅度是后10%的两倍。”[6]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对此作了较好的诠释:一方面我国与信息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加大,另一方面,国内地区间的差距也难以弥合。

      此外,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表现在:一是城乡网民占比的差距。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仅为27.9%,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⑥二是宽带发展差距,2014年城市宽带用户净增1021万户,是农村宽带用户净增数的7.5倍。⑦

      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体现在第一产业的信息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和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必须提高农村和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因此,“互联网+现代农业”首先必须着手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使我国信息网络质量落后于经济高速发展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全国大部分用户宽带速率在2兆比特每秒(Mbps)左右,信息网络质次价高,直接限制了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基础设施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表3为我国2000—2012年信息化发展指数分类,从中可以看到13年来各分类指标都是不断增长的,其中基础设施指数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8.5%,但由于基数较低,到2012年时基础设施指数只有0.479,是五项指数中最低的,滞后于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的指数。

      

      

      图一 2002—2014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发展和高速率用户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2015-01-20。

      2014年,我国光纤接入用户数(FTTH/0)达6831.6万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为34.1%。8M以上、20M以上宽带用户数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达40.9%、10.4%,比2013年提高18.3个、5.9个百分点(见图一)。

      从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本身发展速度来看已经不慢,但与全世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发展速度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国务院提出的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电联提出的目标为:到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60%,发展中国家的用户普及率达到50%,最不发达国家达到15%。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⑧,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群众的支持

      我国虽然是网络大国,但不是网络强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一直滞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固定宽带建设还是移动宽带建设,种种原因使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同时无线基站建成后不断被拆除,形成了质次价高怪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群众支持是原因之一。

      一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空间产权界定不清,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趁机对建设单位漫天要价。在人口密集区建设无线基站,开发商、物业、企事业单位等对电信运营企业收取高额进场费。据建设单位反映,“入场费”住宅小区约每户10~15元,楼宇每栋2万~3万元,而且费用不断上涨。2013年仅在合肥移动推进的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及无线局域网深度覆盖施工建设中,就有110多个小区、30多所大中专院校因此未能顺利开工。[7]到2015年底,中国4G基站数将会由30万个增加到100多万个。从与业主协商、签订协议,到设计规划,并最终建设完成一个基站,往往需要耗时数月时间,有时甚至一年,从土木到通信设备的整个成本已超过100万元。此后运营商还要缴纳更为昂贵的租金费用。国务院虽然提出宽带网络建设“禁止巧立名目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⑨,但其实施效果并不好。

      二是民众阻挠基站建设。一些地区的民众对无线基站辐射的投诉和抗议没有停止过。一方面人们希望网络提速降费,投诉网络覆盖不佳、信号不好;另一方面,人们又联手抵制基站入驻,认为辐射对自己造成危害,甚至与运营商发生冲突。黑龙江省2015年前5个月,发生被迫拆迁、拆除、签订合同却无法入场建设站址的案例超过200起,其中120余个属于物业及业主阻挠,占比超过60%。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5年7月,黑龙江省光缆被非法强拆1069起,基站非法损毁或搬迁的案例491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万元。[8]广东中山基站每年被逼拆迁208个,损失超7000万元。[9]按照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求,移动电话蜂窝基站设置到居民住宅、学校、医院、机关、厂矿、商店及影剧院时,均达到“一级安全区”标准,即电磁波强度小于10微瓦/平方厘米。通信基站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是一种频率在0~300GHz的电磁波。一般情况下,基站天线安装在离地面15~50米的建筑物或发射塔上,即使是在辐射最强情况下,辐射的功率密度也不超过1微瓦/平方厘米,远远小于微波炉、电磁炉、无线路由器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10]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无线基站破坏风水而予以阻挠。

      (四)垄断使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缓慢

      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一直处于垄断状态。从三大电信运营商各自建设自己的网络基站,到成立铁塔公司共用基站共享资源,均未摆脱国有资产一家投资的状态。近年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虽然快速增长,但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信息消费的需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虽然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原则上不再自建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但这只是减少了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至于能否提供全社会所需的质高价廉的无线基站,人们尚存疑虑。三家电信运营商各自建站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而唯一的铁塔公司会不会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首先在基础设施源头上采用垄断高价形式尚存疑问,一旦租赁费用居高不下,就可能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可能使提速降费成为泡影。2014年第四季度,我国平均网速为4.25Mbps,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5Mbps,也低于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而排名世界第一的韩国网速为22.2Mbps。市场调查机构PointTopic统计了2014年20M带宽费用与2013年各国人均收入,中国居民每月需要为宽带服务支出48美元,约占月收入的13.5%,而日本居民每月需支出60美元,约占月收入的1%。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法国等的宽带费用占个人月收入的比重都在3%以下。宽带接入的价格是提高宽带接入水平的关键。从全球来看,“宽带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在过去的五年里,固定宽带价格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65%。”⑩到2013年,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基本的固定宽带服务价格低于人均月收入的5%的水平。

      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构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推动“互联网+”的落实和“云海计划”的实施,打造适应“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以PPP模式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的实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根本上消除我国存在的四大数字鸿沟,应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实施光纤到户工程,加快无线基站建设,强化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而要提供速度快捷、价格低廉的网络传输存储服务,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打破国有资本垄断建设可能引致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此外,政府在继续实施通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应在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中统筹规划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创业创新发展的基础。[11]

      (二)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全民配合的行动

      信息基础设施的兴建与完善关系到“互联网+”的实现效果,关系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利益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众的支持,更需要国土、规划、住建、交通、市政、环保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国务院提出到“2015年底,建成4G基站超过130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地区网络深度覆盖,4G用户超过3亿户”(11)的目标,到2017年底,“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农村,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2)。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会使人们获得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的网络服务。无线基站的建设密度还会增大,这就需要普及科技知识,使信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赢得广泛的公众支持。

      (三)尽快制定《信息通信法》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技知识普及和教育进行化解;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法律等制度建设进行约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对于那些阻挠无线基站建设的乱收费行为未作规定。这就要求我国尽快制定一部《信息通信法》。我国《电信法》从1980年开始起草至今已历经35年,仍处于难产状态。目前的《电信条例》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即使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网络提速降费14条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对基础电信企业在融资、用电、选址、征地、小区进入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但由于缺少法律法规依据和约束,网络提速降费的落实仍有待时日。

      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信息通信发展之需,目前应制定一部《信息通信法》。其内容不仅包括《电信法》应涵盖的内容,同时又与电信的信息化发展方向相适应,从而对通信信息领域内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一个清晰的法律约束。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互联网+”推进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分析》。

      ①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UNESCO)联合的宽带委员会:《宽带2012状态》,2012-09。

      ②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UNESCO)联合的宽带委员会:《宽带构建未来》,2010。

      ③《2014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8,20150127472289541.html,2015-01-27。

      ④参见《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2015-05-16。

      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5-01。

      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07-23。

      ⑦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2015-01-20。

      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07-23。

      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2015-05-16。

      ⑩国际电联:《2014年全球宽带状况报告(二)》,邱醒杰编译,中国经济网,2015-04-29。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15-05-20。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15-05-20。

标签:;  ;  ;  ;  ;  ;  ;  ;  ;  ;  ;  ;  ;  

“Internet+”背景下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愿景_数字鸿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