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法在口腔粘膜炎健康宣教带教中的应用论文_黎容清,江岱琪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培养临床实习护生健康宣教能力。方法:实习高职高专护生96人,分对照组、观察组各6批,每批8人。对照组总带教老师讲授口腔粘膜炎漱口液使用方法,临床护士主导患者宣教,护生旁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护生扮演角色,最后护生对患者宣教。每批护生实习结束对带教方法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知识面拓宽、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理论与临床结合等能力提高、带教方法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结合”带教法, 可提高护生健康宣教能力。

【关键词】健康宣教;实例带教;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388-02

健康宣教是护士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良健康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1],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护生需经过临床实习才能成长为护士,才能承担健康宣教责任,为寻找健康宣教临床带教方法,提高护生健康宣教的能力,我们对2017年至2018年96名高职高专实习护生进行两种方式带教,得到护生对“四结合”带教法的认可。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7年至2018年高职高专实习护生9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2岁,分12批,每批8人,前6批为对照组,后6批为观察组。带教老师事先与患者进行沟通,愿意接受老师带护生或护生独立进行健康宣教,护生自愿对患者进行宣教。

1.2 方法

1.2.1实施方法 两组病例均选用放疗性口腔粘膜炎患者。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漱口液用量、含漱时间及方法。带教时间安排,对照组第1周:即传统带教方法。总带教老师将宣教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给护生讲解,微课上传至微信群,让护生反复观看,熟悉所要宣教的知识,老师随时解答提问。第2~4周:护生跟随临床带教老师进入病房,老师主导10例患者宣教,学生旁听,宣教结束后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解答并总结。观察组第1周:内容同对照组。第2周:带教老师主导5例患者健康宣教并答疑及小结。第3周:带教老师设计病例,根据病例资料由护生之间互相扮演角色进行宣教,老师对护生健康宣教情况进行点评,针对薄弱环节指导学习。第4周:每个护生分别对5例实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宣教结束,老师对每个护生每例患者宣教情况进行小结及指导。最后进行总结。形成“听课-示范-角色扮演-反馈—实例宣教—再反馈”的循环流程。

1.2.2效果评价 每批护生学习结束,总带教老师让护生对知识面拓宽、沟通交流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相结合能力提高、带教方法等5项内容进行效果评价。单项分为20分,分为满意(18~20分)、较满意(16~18分)、一般(14~16分)、不满意(14分以下)。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5~89分为较满意,81~84分为一般,≤80分为不满意。两组护生各发放问卷表4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观察组问卷中带教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两项得分均为20分,两组带教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对健康宣教带教方法效果评价

 

3.讨论

3.1 “四结合”带教法对护生拓宽知识面的影响

护生在校只是学习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随着患者的需要及临床护理科研不断发展,健康宣教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先由总带教老师对护生讲授某病种健康宣教的内容,使护生能将在校所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微课模式教学方式能帮助护生更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阶段[3]。护生进行“听课-示范”后,对所要宣教的内容均有了一定了解,而观察组护生在后续的“角色扮演-反馈—实例宣教—再反馈”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及时对护生宣教时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和指导,使其知识面得到拓宽。对照组护生因无后续部分带教内容,无法了解护生掌握知识程度。

3.2 “四结合”带教法对护生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影响

老师主导进行患者健康宣教,护生在旁听,通过观摩,初步掌握宣教的方法。护生之间再互扮角色宣教,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据报道[4],角色扮演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语言交流能力与沟通能力。但角色扮演者既是患者,又是宣教者,对宣教内容已了解,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宣教时不会怯场。而临床宣教的对象是患者,其对宣教知识缺乏,需要宣教者反复解释,因此,宣教者除要熟悉宣教的知识外,还需要有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观察组有8名护生在第一次对患者进行宣教时出现怯场,中途中断宣教,其他护生语言表达出现断断续续现象。带教老师及时对护生宣教表现给予肯定,指出存在问题及并给于指导,再次宣教时没有怯场现象发生。护生在回答患者提问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患者的沟通越来越流畅,其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对照组护生未对患者进行宣教,无法了解其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3 “四结合”带教法对护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观察组护生通过“听课-示教-角色扮演-反馈—实例宣教—再反馈””的宣教带教方式,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患者身上,使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相结合,改变了死记硬背、记忆不牢固,不会运用知识的局面。在征求护生谁先进行宣教时,都主动提出请求,可见护生对患者宣教比较感兴趣。对照组在听带教老师做宣教时,往往出现开小差现象,无主动学习意识。

健康宣教的能力则是护士提供优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5]。但护士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是个漫长过程,需临床经验累积和锻炼。因此,健康宣教能力需要从护生实习开始培养。两种带教方法效果,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四结合”法用临床护理健康宣教带教,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健康宣教能力,值得护生临床带教时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玲莉.浅谈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3):489-490.

[2]权明桃,蒲德琴,徐应琴,等.多形式健康宣教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5):501-502.

[3]肖双燕.微课在肿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0:91-129.

[4]苏晓君.健康宣教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140-141.

[5]张雅丽,汪小冬,蔡俊萍.护理本科实习生对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1B):107-109.

论文作者:黎容清,江岱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四结合”法在口腔粘膜炎健康宣教带教中的应用论文_黎容清,江岱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