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相互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书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举等同志承担的“八五”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终成果。该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作了系统阐述,对精神文明建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该书从五个方面作了论述。
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出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决非从外部强加的异己之物。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过程,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二、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其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且会越来越大。对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切不可忽视,而应加强综合治理,但决不能因此怀疑甚至动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
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相适应,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为之服务。“适应”和“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规范化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迁就现实中的某些不合理现象。
四、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巨大的促进,它在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工作,力争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进步。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这样才能体现经济与文化日益融为一体的时代特点,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书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1个“能不能”上。
1.能不能帮助干部群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而坚持投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中。
2.能不能正确把握和引导社会心理,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团结群众,充分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搞好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
3.能不能把精神(文化)产品的商品形式和教育内容、文化的世俗化和高雅化、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有机地统一起来,促使教科文卫事业顺利发展,欣欣向荣。
4.能不能在纠正偏差、革除弊端、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新观念的过程中,保证政治优势,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5.能不能在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条件下,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实现天下为公、共同富裕的理想。
6.能不能在拜金主义流行的时候,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
7.能不能在改善生活、鼓励消费的商业宣传一浪高一浪的时候,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和美德。
8.能不能在企事业单位强化经济手段、利用物质鼓励来管理职工的时候,特别是在面向市场从事家庭经营的许多农民日益只重视经济利益的时候,引导好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9.能不能在实行等价交换、开展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防止商品经济原则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
10.能不能在实行对外开放、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
11.能不能在大胆借鉴、吸收西方国家的文明成果, 加快我国现代化步伐的时候,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该书还论述了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生活方式和环境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实中的许多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经济进步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繁荣与发展的关系、商品交换原则与政治生活准则的关系、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与现行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代价论”、“二律背反论”、“恶的杠杆论”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八五”规划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