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水利事业在发展中又推动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大坝基础处理关键技术的探讨与应用备受广大施工人员的关注,大坝基础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必须加强对其基础问题的细化分析,并针对性的钻研关键技术方案。本文就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大坝基础处理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关键技术作出论述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基础;关键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坝基处理的关键在于缺陷地质的处理及渗流控制。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坝基处理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能力。
1大坝基础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要以良好的坝基作为基础支撑。纵观近几年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坝基的稳定性掌控还较好,无论从稳定程度还是坝基自身的荷载力均满足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坝基岩石与混凝土重力大坝具有相一致的建设标准,受断层的影响,其亦出现以下几点常见的基础问题:第一,在软弱夹层中,其可受力程度与周边的岩层相比较弱,多数为0.23-0.33之间,进而使得其实际可抗压能力较低;第二,坝基的岩体渗透问题是影响坝体整个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在此环节对其坝基进行控制,并将其中可能出现裂痕与渗漏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岩体的错位现象。由于在大坝施工中坝体岩石的强度较大,一般很少出现岩体的错位,但在两岸的拱形的岩体中,由于其软夹层相比中坚的较多,便容易出现错位的问题。
2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坝基础处理关键技术
2.1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的主要用途是防洪,大坝为砼重力坝,最大高度达80m。在坝基的四周,共有6条NE向断层及河床基岩槽,其中以河床F1与右岸F2对建筑物的影响最为明显。坝基岩体包括砂岩、页岩及灰岩,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同时坝址处地下水以裂缝(承压)水为主。据不透水规定,河床及两岸位置应分别设在37~59m、52~93m。在总体上,坝基岩石的实际强度与砼重力坝的建设要求相符。但因断层地质的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注意软弱夹层和坝基渗漏等问题。
2.2大坝基础开挖方式的选择
在对大坝基础工作环节进行开完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开挖的方式呈现出台阶处理控制,并将其宽度与高度切实按照先关规定进行配比,并为其实现基础开挖与对应的标准相匹配。在对坝基面进行上斜角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坝基基础中关于基面的上斜角控制为7度左右,这种角度能够最好的将坝体本身的稳定性得到控制,并为大坝安全建设提供给了更佳的保证。值得强调的时,在对大坝基础的基面进行控制与建设处理工作时,一定要切实防止其建设中的岩石受到侵蚀,这种侵蚀更多的体现在雾化的环境下,其空气中的水分对岩体的侵入,长期如此便会对坝基的岩体造成损害。为此,必须在施工中做好积极的防范工作,从而减少大坝基础受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而降低建设质量。
2.3大坝基础的开挖高度工程建设
在基坑的开挖工作中,需要将两岸的高程坝的高度进行测量和把控,对其基岩施工性能等进行河床的改进,从而防止大坝基础工程受到风蚀影响。在基坑的工程建设工作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岩体进行深入分析与选择,切实保证岩体与实际施工建设的需求标准相一致,从而防止大坝稳定性的安全性得不到相应保证。大坝的岩体的选取尽可能选用岩性、完整性和风化厚度较好的岩体。对于河床开挖的高层上进行高度控制,通常为65米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设置防渗帷幕
防渗帷幕是一种应用效果较佳的排水方式,其在案例工程中的应用如下:先将防渗帷幕设在上游基础灌浆廊道中,再分别延伸至坝肩山体,并停在地下水位与正常蓄水位相交的145m高程处,此时防渗帷幕总长超过549m;水垫塘上按“一”字形设防渗帷幕及保证其处在二道坝基灌浆廊道中,并按山体走向延伸至30m,此时防渗线路总长应低于295m。依照经验,防渗帷幕的设置应满足如下标准:坝基防渗帷幕的透水率q应≤3Lu;水塘、山体及坝肩的透水率应≤5.0Lu。通常而言,防渗帷幕单排设孔,其中F1、F2沿河流流向及在具有较好渗水性的地段上设孔,具体设深度超过13m的固结灌浆孔,以使坝基岩体的抗渗性更强。在帷幕灌浆中,孔形以垂直孔为主及其排距、间距分别为0.2m和2.0m。调查结果发现,仅F1和F2的岩体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建议选用悬挂式防渗帷幕,并保证坝基帷幕深度超过30m、封闭帷幕深度超过16m。在实际施工中,防渗帷幕应以灌浆孔段的客观实际为依据采取分段钻灌和孔内循环灌注法,并选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针对帷幕表层段而言,其灌浆压力应为其他孔段的一两倍。
2.5设置基础排水
坝基中的排水孔可对控制坝基的扬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按如下要求设排水孔:在防渗帷幕后设基础排水孔;在水垫塘附件上设成排封闭型排水孔;在封闭抽排区间设纵横3排辅助排水孔。在设置排水孔时,应控制好如下技术参数:孔距设为3m;孔径设为90~113mm;排水孔倾斜向下游及其倾角设为75°;辅助排水孔设为垂直孔;主排水孔孔深设为帷幕孔深的2/3,其中封闭型排水孔、辅助排水孔的孔深分别设为12m和9m。通过分析发现,坝基软弱夹层具有较弱的抗渗破坏力,其临界渗透比、破坏渗透比分别为2.5~6、20~46。因此,任一类排水孔从剪切破碎带穿过时都应采取孔内保护措施,以防软弱夹层出现渗透破坏。
3特殊地基的新工艺分析
3.1软夹层处理和坝基涌泉状况处理控制
在工程建设的大坝基础工作中,其软土夹层的抗剪强度问题必须得到处理,由于软土层的含水量与其它土层相比更多,加之其自身的透水性能不佳,便使得整个软夹层的抗剪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坝体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对软夹层作出技术处理,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换土法。换土法比较适用于土层略薄的状况下;第二,换水固结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稳定性能较差的地点;第三,强夯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地基防渗工作使用范围较广的地方。此外,除了软夹层处理问题,我们更好注重坝基涌泉问题的处理。坝基涌泉的危害程度要远远高于软夹层处理问题,其能够使得坝体整体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此,从将其对应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着手便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施工中需要借用一些能排则排,能堵便堵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3.2关于透水层的防渗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坝基的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现场清理工作,例如地基施工中强透水层的清理工作。施工人员必须细化对砂石的与卵石的清理,从而确保在地基中填充物的纯度,将混凝土与黏土填入到地基中去,从而形成截水墙。其次,需要借助钻孔机对基体进行钻孔,并将混凝土等原材料进行二次填充。最后,还需要运用灌浆注入技术将相关的防水化学原浆进行注入,从而既保证了水利工程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又提升了其防水性和渗透性的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坝基础处理关键技术不仅是整个水利工程事业的需要,更是我国保民生、促发展的实际需求。施工单位要切实根据相关数据与参数对大坝基础技术进行探究,并在实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其参数的处理,从而为水利工程大坝基础施工的良好推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兴平.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坝基础处理关键技术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
[2]杨万清.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坝基础处理问题分析[J].珠江水运,2016.
[3]申亚兰,王琪.水利工程大坝基础处理的施工工艺探讨[J].时代农机,2015.
论文作者:孔维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坝基论文; 大坝论文; 基础论文; 帷幕论文; 夹层论文; 防渗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