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的青年教育思想_教育论文

论江泽民的青年教育思想_教育论文

浅谈江泽民青年成才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思想论文,青年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青年工作和青年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站在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眼光,科学地分析和提出了新形势、新情况下的青年教育思想。在毛泽东、邓小平关于青年教育所确定的前进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视角发表了许多体现时代主流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年自身发展规律的精辟论述,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提供了行动指南,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育人的战略意义,形成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青年成才教育理论。

一、提出新的青年成才观

当今社会,人才已成为黄金资源,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谁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谁能使用最优秀的人才,谁能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而青年是这一人才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如何引导青年尽快地成才,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担,已成其建党的重要任务,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为此江泽民关于青年成才教育的论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一)重视教育方针对青年成才的导向作用

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教育方针对青年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1992年11月他为中国人民大学55周年校庆题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优秀人才。”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1994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1997年9月12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根据时代的新特点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教育方针作了新的表述,“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注: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N].人民日报,1999-6-16(1).)教育方针的确定,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实现青年人才的培养起了导向的作用,从而为塑造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做好了前期准备。

(二)确定青年成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源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据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如何实现青年大学生人才的培养目标,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这就是要求青年大学生做到“四个统一”,即: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四个统一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方向。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创建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提出了五点希望,这五点希望是:他们应该是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点希望提出了青年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和规格,为青年大学生确立了新的人才观。江泽民同志在北大和清华的两次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关于青年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发展青年成才教育的内容

(一)通过国情、历史教育构筑青年的精神支柱

青年的成才教育内容不能缺乏国情和历史教育,只有让青年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才能促使他们为此而发愤图强、立志成才、爱党报国。特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急剧变革,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迅速变迁的阶段:社会文化变迁频繁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竞争激烈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生活紧张化等,加之西方异质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冲击,致使一部分人心旌摇动、茫然失措,社会不良风气沉渣泛起,对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挑战,对于青年的成才教育,乃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0.)在这里的教育主要是指青年的教育,尤其是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并从中引出深刻的教训。”(注:江泽民.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1.)他积极探索如何培养、构筑、强化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在构筑青年精神支柱的教育内容中,江泽民同志尤其强调的是国情教育和历史教育。他说:“广大青年拥护改革开放,但是,他们中不少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因此也就不可能了解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幻想在一夜之间把西方的物质文明搬到中国土地上,比较容易接受实行资本主义的宣传。他们生在祖国的土地上,理应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深根,理应从我们的工人、农民、战士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注:江泽民.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1.)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青年进行“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注:转引自王明华.略论三代领导人的青年教育思想特征[J].青年探索,2001,(4),5.)是完全必要的。以此,引导青年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国家和社会、个人前途的重要意义,明确青年人所应负的历史使命,构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着重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素质和科技素质

人类正逐步地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也随之变成围绕着知识和科技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反复强调说: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迅速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注:转引自王明华.略论三代领导人的青年教育思想特征[J].青年探索,2001,(4),5.)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就此意义而言,哪个国家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资源,哪个国家就会在新世纪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对此,江泽民强调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注:江泽民.与政协科技界委员会座谈时讲话[N].人民日报,1998-3-5.)又说:“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注:江泽民.考察北京大学时讲话[N].人民日报,1998-4-30.)在培养这方面人才素质问题上,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他还很透彻地指出:“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注:转引自潘涌.论江泽民教育新思维[J].教育学,2000,(7)5.)为人才发展知识和思想的创新能力并进而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指明了基本的路径。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开发人才创新素质的鼓励,也是符合青年成才教育的发展规律。此外,在科技素质培养上,江泽民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注: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N].人民日报,1999-6-16(1).)他还指出,要重视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为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注:转引自潘涌.论江泽民教育新思维[J].教育学,2000,(7)6.)为此,1998年5月4日他对北大的青年大学生说:“你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指明青年成才教育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一项根本途径。江泽民在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方面重申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不仅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新的时期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对于人才要求“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而且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涵。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5月4日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大学生提出了希望,就“社会实践”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大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江泽民同志还指出:注重投身社会实践,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也能有助于青年人“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注:转引自潘涌.论江泽民教育新思维[J].教育学,2000,(7)6.)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得于实际锻炼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在这一方面的论述,为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效地避免了偏重课堂教育、忽视课外实践的书生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青年成才观的理论指南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要成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青年成才教育的理论指南和根本指导方针,是提高人才质量和实现青年人才培养目标的锐利思想武器,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先进生产力的人才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青年是这一人才群体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补给资源,重视青年成才教育对于培养具有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一大批创新型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成才教育正是形成这种生产力的重要支柱,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担负着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大使命。为此青年成才教育要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自觉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挥自身优势,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这将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程度与水平,而且也是事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大事。三是青年成才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充实国家的人才储备系统,以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加快现代化建设,因此也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了强大动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社会、学校、家庭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培养青年人才,使青年成才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服务的方向,保证青年人才培养的质量。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对未来的建设者们——青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说,“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他希望青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大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论述表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青年的信赖和期望,也是新世纪开展青年成才教育以及青年实行自我教育的保证和动力。

总之,江泽民同志关于青年成才教育的论述,指明了青年健康成长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开展青年工作和研究的理论指南。

标签:;  ;  ;  ;  

论江泽民的青年教育思想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