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辨到大数据:党的媒体形象研究新趋势
赵秀莲 商丘学院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形象,关乎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党的认知、信任度和影响力,因此,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梳理了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内外媒体形象研究的成果,述评了研究现状,析出亟待考察的新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媒体形象;综述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媒体形象,关乎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我党的认知、信任度和影响力。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他塑”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不太理想[1]。随着我党领导的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2002 至2012年间,西方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也作出了一定的改变[2]。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有效“自塑”国家和党的对外形象。而“自塑”形象的前提是要了解目前“他塑”的形象的特点,才能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方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有没有新的变化?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有效地“自塑”国际形象的前提与依据,也是亟待考察的问题。
第二是日用品的改变导致的谜语费解。从前的一些日用品已经或者行将淘汰,以之为谜底的谜语就令年轻人费解,自然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如例11的谜底“火钳”,例12的谜底“草鞋”,现在在城镇甚至在一些乡村都已经很难觅其踪迹了,其谜语的费解是显而易见的:
二、政党形象和中国共产党媒体形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政党形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现代英国政治学家雷厄姆·沃拉斯在《政治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的[3]。李海新[4]指出,“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人们对自身所感知的中国共产党的外在表现所作出的判断”。张磊认为,“政党形象是指政党展现给公众的风貌和公众对其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印象和评价,是国内外对其执政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关乎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实践。”[5]从认知主体的地域划分,政党形象分为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根据传播渠道划分,政党的国际形象又分为国际媒体形象和其他传播途径下形成的政党形象,如:海外社交平台,国际会议等。政党的国际媒体形象指国际媒体建构的政党形象。
由于本研究主要是检验科学公信力三个维度指标的信度与效度,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内部一致性与相关性的探索性分析,以此作为深入理解科学公信力生成逻辑的基础,因而科学公信力构成了研究的核心变量,与此同时,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对影响科学公信力的因素也进行了相应的思考,这些辅助性的变量对于解释科学公信力的生成、强化、损耗、流失机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国外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很多,但国外学界对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研究很少。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党”与“国家”相互融合、难以区分[6]。因此,现有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较少,关于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中国国际形象的评价如下:正面评价认为中国是“全球主义支持者”、“改革的追随者”、“地区领导者”、新兴的“规则制定者”[7];负面评价从“革命斗士”到“唯利是图的商人”、“崛起的重商主义者”、“焦躁大国”等明显带有主观歧视的色彩[8]。
本世纪以来,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与媒体传播的研究成果丰硕,根据学科性质,可以分成三类:一,政治学框架下的研究,主要论述了在国内各种媒体树立和改善我党形象的理念、途径、机遇与挑战、长效机制、网络管理、危机公关等问题,如:李冉[3]、熊超[9]、孙敬鑫[10]、段功伟[11]等;二,传播学框架下的研究,主要论述了共产党在国际媒体上的形象演变、重要意义、传播理念、技术路径、政治维度、传播策略等问题,如:孙海燕[12]、吴艳林[13]、张力[14]、寇立研,曾蕊蕊[15]等;三,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历史上我党形象塑造的经验、特点、早期的传播机制与策略、领导人对外传播思想等问题,如:邹丽萍[16]、廖华英,陈勇[17]、曹明臣[18]等。可见,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自塑”我党形象的问题,而“自塑”的前提与效果,还有赖于国际媒体“他塑”的我党形象的调查,遗憾的是,关于“他塑”的我党形象研究较为罕见,仅有黄庆,朱瑾[2]研究了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统计了2002 至2012年间美国主要报纸有关我党形象的报道,发现:政治报道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经济、社会方面的报道比重在上升,对我党的报道态度在发生变化,对其政治绩效的报道有所转向。
三、新的趋势与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形象与媒体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对党的媒体形象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反复研读上述文献可以发现:一,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二,仅有的实证调查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规模小,限于个别国家的媒体,个案研究居多,基于多国大数据的研究少。三,研究如何在国内媒体中塑造、改善、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成果多,国际媒体报道的中国共产党现有形象的实证调查成果少,而后者正是前者的前提,也是对前者实践效果的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治国理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媒体报道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否有新的改变、有什么新的特点?该问题需要新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大数据实证调查。张磊[5]梳理了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现有成果,指出:“学界可尝试运用交叉学科的新方法进行研究,如运用大数据、互联网 +、统计学等”。总之,今后需要新的研究范式对新时段共产党国际媒体形象开展更大范围的实证研究。
四、结语
本文梳理了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内外媒体形象研究的成果,述评了相关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析出了亟待考察的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有什么新的变化和特点?未来需要新的研究范式对新时段共产党国际媒体形象开展更大范围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余云.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J].求是,2017(7).
[2]黄庆,朱瑾.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J].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夏季号.
[3]李冉.网络媒介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J].政治学研究,2012(6).
[4]李海新.略论党的形象建设[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10).
[5]张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综述[J].红色文化学刊,2017(1).
[6]约翰·桑顿.民主的长征:吕增奎主编,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M].中央编 译出版社,2011.
[7](美)谢德华.中国的逻辑: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M].曹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1.
[8]郑云天.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评析[M].人民出版社,2016.
[9]熊超.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5.
[10]孙敬鑫.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新特点探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11]段功伟.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12]孙海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党形象[J].对外传播,2012(7).
[13]吴艳林.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4(1).
[14]张力.新媒体观察:海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J].对外传播,2017(7).
[15]寇立研,曾蕊蕊.十九大与党的国际形象塑造[J].对外传播,2017(7).
[16]邹丽萍.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6.
[17]廖华英,陈勇.延安时期的语言翻译特点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传播[J].文史博览,2016(2).
[18]曹明臣.民国新记《大公报》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5).
基金项目: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语料库范式下主流英文媒体上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立项编号:2019-ZZJH-162)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其资助。
作者简介: 赵秀莲,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