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婷 卢欣 林秋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12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1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睡眠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型肝炎;心理干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重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机体大量肝细胞坏死所引起的疾病,如未能及时给予其对应治疗,便会引起肝衰竭或危及生命。病发后,患者可出现极度乏力、厌食、腹水等表现,对其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负性心理,从而出现抗拒或抵触治疗等行为,降低治疗效果,故而有必要给予其心理护理,稳定其负性心理。本研究选取24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2例采用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7年4月-12月收治的24例重型肝炎患者,抽取12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12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经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无神经系统疾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5.4±1.3)岁。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5±1.4)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患者面对疾病及治疗过程出现不同程度负性心理,故而有必要立即与患者建立良好交互关系,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其心理实施心理疏导,将疾病及治疗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其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同时可将治愈成功案例进行说明,协助患者建立正确治疗意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开展,提高干预效果。此外,在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及饮食护理的基础上,可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及开展交流等方式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如疼痛感严重,可询问医师是否能够给予其止痛药物治疗,经医师准许后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医嘱剂量及服用方式进行用药,从而使其疼痛感得到缓解。
1.3 研究指标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
参照焦虑自评量表对焦虑状态进行评分,标准分值线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参照抑郁自量表对患者出现抑郁状态进行评分,标准分值线为53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状态越严重,反之则越轻[1]。
睡眠质量则以睡眠质量评估标准为评估依据,即:0-3级评分,共计21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2]。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 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 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0/1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0例、肝性脑病0例、肝肾综合征0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1.67%(5/1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1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44)。
2.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重症肝炎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干预效果不佳,相关并发症发生仍旧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患者负性心理较重,影响治疗顺利实施。而心理干预是临床针对部分心理疾病患者或面对疾病产生负性心理实施的干预措施,能够通过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了解来其负性心理进行改善,同时利用音乐或视频对患者负性心理进行安护,从而确保治疗顺利实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得到有效改善,并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提升,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其他学者对其开展研究[3],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重型肝炎患者护理中介入心理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使其负性心理得到缓解,并减少并发症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慧红,邓燕霞,全秀娟,等. 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34-136.
[2]孔琴.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38-139.
[3]宋艳秋. 探讨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242-244.
论文作者:李力婷,卢欣,林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患者论文; 肝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焦虑论文; 评分论文; 并发症论文; 抑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