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隧道设计分公司 天津 300133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17号线广渠门外站设计过程的介绍,分析位于城市核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如何利用周边有限的场地条件设置其地面附属设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同时实现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面设施;一体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交通压力日益明显,轨道交通凭借其运量大、准时、绿色环保等自身优势逐渐成为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根据其运行特点,多数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地铁站点主体部分均位于地下,通过出入口,风亭等附属设施与地面连通。一般一座车站需要十多处地面设施以满足其功能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这些地铁附属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概况
广渠门外站是北京地铁7号线与17号线的换乘车站,其中7号线先期建设,已于2013年底投入运营,17号线2014年进入设计阶段,两线采用通道换乘的形式。广渠门外站位于北京市广渠门外大街与广和里中街交叉口,7号线沿广渠门外大街东西向设置,17号线沿广和里中街南北向设置。车站位于北京市东二环与东三环之间的繁华地段,周边以居住及商业类建筑为主,用地条件较为紧张。
二、一体化结合方案介绍
1、北端一体化:
17号线车站沿广和里中街南北向设置,目前处于建设阶段,其中车站北侧的万兆地块改造以及南端和平村住宅两个项目均处于建设阶段。受制于车站所处城市道路的宽度以及两侧既有建筑物较为密集等因素,车站在设计过程中重点研究将两端附属设施与相邻地块的项目结合设置。经过多方沟通、协调,最终形成以下方案,满足了车站所处广和里中街的规划拓宽要求,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地铁附属设施对相邻地块及城市景观的影响。
车站北端的万兆地块现状为老旧棚户区,规划为商业综合体,目前处于前期方案研究阶段,17号线车站与7号线车站的换乘通道就位于该地块内,鉴于此,市规划部门明确提出地铁附属设施与该地块一体化设计,科学合理的利用城市空间,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该地块目前房屋低矮破旧,且闲置多年,亟待规划整治,为此,地块所处东城区政府将其纳入环境整治区域,并进行土地一级开发。
东西向设置的7号线已经投入运营,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已经预留了与17号线的换乘接口条件,鉴于上述条件,两线的换乘通道、换乘大厅以及17号线北端的风道等附属设施只能在本地块范围内建设。
经过与该地块开发商、设计单位以及规划部门多次的沟通,最终形成以下方案:
首先,该地块地下设置四层地下室,负四层与17号线站厅层连通,负三层与7号线站厅层连通,两线之间的换乘通道在负四层设置,同时在本层设置一处进出站大厅,17号线在该地块内设置一个出入口直接到达地面层,另外17号线车站北端的风道也在利用负四层设置,最终将换乘、进出站、通风三个功能区全部与地块结合,出入口地面厅以及风亭等地面部分也与其整合,不再单独设置。
其次,由于17号线埋深较深,常规设计的出入口需要的平面长度在该地块内无法实现,本方案考虑在其地下结构内通过折返提升的方式与室外连通,同时考虑在负一、负二两层规划的地下商业区域留出衔接条件,实现地铁客流与地下商业空间的无缝衔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南端一体化:
车站所处位置的南端用地条件同样紧张,附属设置更加困难,现状车站南端至劲松南路均为和平村住宅区项目,其中靠近车站的为C区,该区临街规划有一栋两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市规划部门的多次协调,地铁建设方与和平村住宅项目达成共识,确定地铁车站南端的一处出入口及一处风道与其结合设置。
该规划建设地块毗邻地铁车站南端,其中临街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地上两层,地下两层,由于地铁车站埋深较深,南端出入口在站内先进行一次提升进入该栋建筑的地下二层,然后再提升至地面,地面厅与其整合,同时车站南端风道结合方式同出入口,进入规划建筑地下室后继续延伸至端部,而后利用几个竖向空间上至地面,地上部分设置侧向开启的百叶实现与室外的连通,车站的冷却塔则设置在规划建筑的屋顶,减少占用地块,根据结合方案,建成后车站南端没有一处单独出地面的附属设施,对此处的城市景观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以上就是本站附属设施与邻近地块及建筑物一体化结合的方案介绍,针对此种结合形式,我们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两家建设方应针对最终的结合方案与当地规划部门深入对接、沟通,完善前期手续;其次明确划分管理、使用界面,同时就二者的投资分劈方式达成共识;最后,结合方案中涉及到地铁公共区与结合建筑内的商业区域衔接的应考虑防火分隔措施,以满足消防疏散的需求。
三、地铁附属设施设计的延伸与思考
以上关于广渠门外站的附属设计方案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它有效的利用了周边的现状及规划条件,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轨道交通与地块的一体化设计,但它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站点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车站所处的具体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就目前国内城市的特点,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一座城市分为以下三种区域:建成区、在建区(规划批复完成)、待建区(规划尚未批复)。
首先,位于建成区的车站应当充分利用周边的场地条件考虑一体化结合设计,必要的话可以考虑对临近建筑物实施局部改造,尽可能的将地面设施与其结合设置,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城市用地的占用以及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其次,位于在建区的站点,应当在前期及时的、积极的与当地规划部门、产权单位沟通协调,做到规划地块与轨道交通站点同步设计、同步建设,避免出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各自为营、土地二次破坏等情况;
最后,在城市尚未规划的区域,规划部门应当合理的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轨道交通应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虑其中。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无疑将会是一项长期的、稳定的民生工程,它作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优点我们无需多说,而我们作为设计者,除了实现它自身最基本的功能以外,更要注重其与整个城市的合理融合,尽量减小地铁设施对城市的影响,让它的存在更加合理,与整座城市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丹平.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1.005.
[2]董仪 底提诶出入口及风亭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智能城市 2017-03-004
[3]丁德云 北京地铁地面建筑的现状与建议 都市快轨交通2004.02.009
[4]梁伟健 谈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 知识经济
作者简介
杨晓磊,男,汉族,河南郑州,2009年6月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规划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工学学士,工程师,现从事地铁建筑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杨晓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1
标签:车站论文; 城市论文; 地块论文; 地面论文; 地铁论文; 出入口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