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案,分析急诊抢救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分析研究,随机选择其中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案对其开展救治;将余下63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对其开展急诊抢救,在完成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3%,领先于对照组(80.95%),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急诊抢救具有确切的疗效,通过机械通气辅助患者呼吸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有价值。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效果评价;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88-02
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统统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炎症介质存在联系,而且具有发病快的特点[1]。由于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及人口趋向老龄化的因素共同作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率以较大的增长趋势持续提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危害,探寻对于此类呼吸道疾病有效治疗方案应成为临床研究人员的重点课题[2]。支气管哮喘可引起患者出现包括器官衰竭在内的许多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3]。结合此症的发病机制,开展治疗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制定治疗方案。本研究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126例患者进行诊抢救的临床疗效研究,取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分析研究,随机选择其中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余下63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存在高碳酸血症患者34例,具有呼吸性酸中毒51例,呼吸骤停患者44例,所有患者的病程在2~5年之间。其中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22岁~75岁,均值为(42.5±2.6)岁,患者的病程为2~5年,均值为(3.5±1.26)年;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21岁~72岁,均值为(41.4±3.2)岁,患者的病程为3~5年,均值为(3.5±2.35)年。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有可比性,个体间比较P>0.05。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哮喘患者,对本研究具有知情权者,自愿参加者;排除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对患者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补液以及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措施,及时观察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对于产生电解质紊乱的患者进行纠正;结合患者病情使用适量的抗生素防止患者发生感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抢救措施,对于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辅助呼吸措施。在开始治疗前将呼吸机的运行模式选择为同步间歇指令,将起始的呼吸频率确定为15~20次/min,开始时将吸气压力设置为6mmH2O,后续治疗中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向上调整,保持在12~15mmH2O较为适宜;对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进行6h/d的通气治疗,对于病情难于控制的患者可以采取全天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为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失,临床检测指标保持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为治疗后症状部分得到了改善,临床检测指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无效为患者治疗后检测指标与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或出现了恶化[4]。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软件版本为SPSS 19.0,对组间的计数计量资料进行χ2与t检验,若输出结果P<0.05,则表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成立的条件。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好(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通过对1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治疗工作可知,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突出的意义[5]。哮喘患者多存在哮鸣音,也存在部分病情较轻哮喘患者没有出现此症。对于重症哮喘患者普遍存在肺部呼吸音相对较弱,同时还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由于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及人口趋向老龄化的因素共同作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率以较大的增长趋势持续增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危害,探寻对于此类呼吸道疾病有效治疗方案应成为临床研究人员的重点课题。支气管哮喘可引起患者出现多脏器衰竭在内的许多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抢救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急诊抢救具有确切的疗效,通过机械通气辅助患者呼吸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运忠,曹德,张小凤.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23(32):106-108.
[2]王晓红.56例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抢救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3(13):200-201.
[3]童世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23(34):12.
[4]邓永宏.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42(12):70-71.
[5]鲁玄,唐祁,李峰.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09):83.
论文作者: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哮喘论文; 急诊论文; 重症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