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龙焰 张婷 白美英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 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w、4w的NR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w、4w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加巴喷丁;神经阻滞;三叉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6-0032-0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脑神经疼痛,具有突然发生,疼痛剧烈等特点,好发于中年女性[1]。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手术、注射、中医疗法、特殊疗法等。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加巴喷丁属于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具有改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3~58岁,平均(44.2±8.6)岁;病程11个月~6.6a,平均(2.3±0.8)a;疼痛位于左侧27例,右侧21例。治疗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2~60岁,平均(45.2±9.0)岁;病程10个月~7.1a,平均(2.4±1.2)a;疼痛位于左侧28例,右侧20例。两组年龄、性别、疼痛部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加巴喷丁治疗。患者于第1d晚睡口服加巴喷丁300mg;第2d开始,2次/d,300mg/次;自第3d开始,3次/d,300mg/次,连用7d。服药第8d,根据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药量增至1800mg/d,3次/d。自第3w开始,对患者达每日1800mg的药量时,其疼痛仍无明显改善者,应调高药量为2400mg/d,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予以治疗。具体方法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 0.5mg,选择损伤三叉神经分支阻滞,1次/周,3次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疗效标准:①显效为疼痛全部消失;②有效为疼痛部分缓解;③无效为疼痛程度评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显效+效率)/总例数×100%。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2w、4w对患者疼痛程度分别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判定,无痛0分,轻度痛1~3分,中度痛4~6分,重度痛7~10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w、4w的NR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w、4w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治疗前 2w 4w
治疗组48 7.09±1.242.46±0.931.53±0.52
对照组48 7.11±1.154.50±0.85 2.96±0.63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4832(66.7)13(27.1)3(6.3) 93.8
对照组4823(47.9)15(31.3)10(20.8)79.2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中老年者发病率较高,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的疼痛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报道认为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存在较高风险,主要仍以药物治疗手段为主[2]。加巴喷丁属于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一种,最初发现,是用于治疗痉挛的γ-氨基丁酸(GABA)类似物,后来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癫痫功效;近年来,该药物在慢性疼痛综合征,尤其是神经病理疼痛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研究表明,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为以下几点:①具有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作用;②能够拮抗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发挥抑制周围神经的作用;③阻断氨酪酸介导的传入通路;④使氨酪酸的合成增加,并抑制其降解。三叉神经周围神经阻滞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定位、并发症少等优点,一直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4]。本研究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疗后N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维华,李伟华,张强.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30-32.
[2] 孙学军,高晓明.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187-188.
[3] 曲丕盛,万海方,王振等.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C):2444-2446.
[4] 黄云峰,韦程瀚.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3):543-545.
论文作者:杜龙焰,张婷,白美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疼痛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神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