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往往专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就题讲题、套路讲解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过分机械化。本文将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自我求知欲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以期培育出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的新一代学生群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这些年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比较严重的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开始,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小学生独立思路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我国的教育改革能够有效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实践。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状
1缺乏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从小学就已经开始蔓延,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和思考能力的建立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是否理解知识,是否能够熟练的应用不大关心,再加上繁重的课堂作用和课后作业,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压制,也让其对知识的获取兴趣逐渐消失。
2缺乏在教学中的互动
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缺乏互动的问题,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从而让教师教学过程变得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却很少和学生互动,不但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少,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在教师身上,从而出现思想的神游,让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没能及时理解,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1、深入发展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标杆,没有教育目标的制定,就没有办法将教育工作进行细致的分解,一旦教学过程出现了偏差,在没有教育目标的情况下,就没有办法及时更正教学轨道。因此必须从教育目标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不单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储备器。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数学的测试题中进行一定的改革,鼓励研发具有探究性、趣味性、能力性的题目,拒绝简单复制粘贴缺乏创新性的题目,这样不仅能促进考试的灵活性,还可以帮助教师从试题出发,把握教学的大致方向。另一方面是要及时开展教学反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可以适当地选取少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并就在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教学在近几年出现了“减负”的口号,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过多,造成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自主学习时间较少。为应对这类教学问题,完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在集中式的讲授中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网络,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下学习负担,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以教学实际进行举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两方面继续教学改造,一方面就教学风格而言,可以为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改为较为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采用较为诙谐的民间故事,例如鸡兔同笼的故事进行数学假设概念的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将教学过程不断条理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化的梳理,树立条理化的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在低年级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中,将倍数的概念进行一定的涉及,例如在2*2的计算中可以综合4*4的计算,得到2*2*2的综合计算结果,为计算题提供多种检验结果。
3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
著名的国外学者认为,人的创造了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心里,只有这样创造力才会被激发。而思考能力是创造力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员工人若长期处于压抑紧张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之下,不仅对他的心理健康有所影响,也严重制约着一个人的死来能力。所以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就非常重要了,只有学生在一个舒服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才能让天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方面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在平静的环境中去思考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力展现他们的平等,让学生能和自己平等对话,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紧张,对学生进行慢慢的引导。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多利用美媒体等工具,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营造一个和谐的还,激起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思维活力。
4思考情境的有效构建
思考的根本动力是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对于小学生而言,解决复杂且抽象的数学问题通常不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工作,因此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训练时需要优化学习情境,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被学生了解、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由此吸引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自主意愿和动力。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分析问题转化为小学生更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游戏性问题,例如在分数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儿童故事背景、游戏活动等方式构建相似问题,如引入儿童动画中的特定情节构建物品分配的问题,使学生先行融入思考情境,然后主动去分析和思考分数的应用条件和适用情况,这类情境的构建也能够帮助学生以直观和形象化的视角去理解相对抽象的分数性质,在强化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能巩固其对知识的记忆。
结语
不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有可能使学生形成僵化学习、定式思维等不良习惯。建议教师优先完善独立思考情境以激发学生思考动力,然后着重培养学生批判意识、“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优化合作学习环境,注意小学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中的问题难度、知识结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浩平.为什么用先验现象学能够更好地做数学哲学?[J].现代哲学,2016(2):88-95.
[2]于勇,高珊.美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7(4):61-68.
论文作者:石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独立思考论文; 教师论文; 互动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