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升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水平,能够实现工程建设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在控制建设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本文从人员认知、合同追踪、材料设备管理、工程变更四个层面,就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展开分析,期望能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指导,实现建筑工程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
一、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新经济形态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即在提升建筑质量效益,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需合理化的配制工程建设资源,实现建设成本控制的最小化。基于此,强化施工环节造价管理成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管理过程来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具有以下价值:
其一,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是造价管理的重要目的;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涨到了项目建设总成本的5%~10%[1]。在建筑施工中,原材料、劳动力、能源、资金、机械设备的应用较大,进行施工阶段造价成本控制,能够实现这些建设资源的高效配置,继而提升工程建设资本的价值转化率,实现投资节约和效益增长,并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其二,建筑工程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新时期,我国着力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行建筑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有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要素、全过程管理,实现建设企业有序发展。可见,在项目施工中,进行造价管理是推动建筑工程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影响因素
1、施工人员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人是基础资源配置的主体,同时也是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应用的主体,这使得工程建设人员的行为操作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譬如,在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一旦施工人员专业程度不够,就可能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偏差,影响实际的成本支出和建设效益。
2、材料设备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伴随着大量材料和设备的应用;材料设备的变化会影响造价管理质量,并引起工程成本波动。具体而言,施工材料是建筑项目施工的基础,项目施工中,部分建设单位为节省工程建设成本,在材料使用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甚至未经允许擅自改变建筑主体结构的钢筋型号,这不仅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更容易引发二次施工现象,制约了项目造价管理质量。此外,大型机械设备应用是当前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其实现了工程项目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与此同时,大型机械设备得以能够有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一旦操作过程不规范,就容易对建设人员造成损伤,由此阻碍工程施工进度,并增加了额外建设支出,降低了造价管理水平。
3、施工进度因素
施工进度是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施工阶段划分和进度管理,势必造成工期延误或工期追赶现象。当工期延误时,人工成本费用和违约赔付费用会增加项目总成本支出,影响造价管理质量。而出现工期追赶时,难免出现工程质量缺陷,这使得建设问题二次修正需要消耗一定的资金成本,影响了工程实际建设效益。施工实践中,人工、材料、技术熟练度以及天气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原因,故而应对其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实现工程进度、效益和质量的全面协调。
4、变更索赔因素
工程索赔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是指建设双方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由于其中一方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履行义务或者应该由双方承担风险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程建设中,设计、进度、工程量、材料以及技术、质量的变化都会诱发工程索赔现象;并且就索赔过程来看,其存在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两个层级。通常,发包人的索赔数量和规模较小,其通过冲账、扣拨工程款等管理行为,即可高效的完成索赔支付,而承包人对发包人的索赔存在一定困难,实践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工程索赔管理,减少工程索赔次数和规模,能有效的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保证工程建设效益。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1、强化管理人员造价认知
要提升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质量,应强化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的认知,即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经济理念,能够充分采取现代项目管理手段,进行施工过程全要素的规划和管理,由此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应结合工程建设标准,根据人才来分配岗位,进而实现工程人力资源与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此外,应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设置专门的质检员,并对施工内容进行质量监管,从而以质量来促进成本管理,保证项目造价管理水平。需注意的是,在工程质量与造价成本协调过程中,应构建完善的竞争、激励的监督机制,确保施工人员作业的规范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项目设计要求,实现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管控。
2、规范施工合同跟踪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实践中,应规范化的进行施工合同跟踪管理。其一,建设单位应加强合同签订环节的约束,即在确定工程发包方式的和价款的同时,应结合建设企业自身的特征,采用较为通用的合同文本。其二,在合同文本内容规范中,应就双方谈判的内容进行详细表达,避免合同条款内容模糊,条款漏项和前后矛盾问题发生。其三,一旦完成合同起草后,应由相关部门进行条款内容的严格审核,尤其是做好工程价款方面审核,避免造价管理中出现管理纠纷。其四,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内容实施施工过程管理,由此实现工程进度、质量的协调,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实现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3、严控材料设备采购应用
材料设备是影响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材料管理而言,应实现采购到施工应用环节的前面管理。譬如在材料采购中,应制定规范的材料采购计划,避免材料压库占用资金,同时,应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对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滥用、材料质量不达标等状况。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应避免材料浪费,防止因材料超用而增加工程建设成本。机械设备应用中,应建立健全的健全施工机械管理制度,并强化设备使用过程管理和保养管理,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性能,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4、优化工程变更索赔管理
工程索赔是引起造价成本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项目施工阶段,工程索赔管理要点包括:其一,明晰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索赔工作,及对项目建设双方的职责范围、施工条件和合同变更进行严格审核,进而及时的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索赔的事件或事项。其二,当出现工程索赔是,应系统全面的收集工程索赔资料,为工程索赔价款协议提供支撑,常见的索赔资料包括前期技术资料、施工方的有关问题以及各种会议纪要等。需注意的是,在索赔中,应进行各个环节的调查取证。其三,实际施工中,应注重人员、设备材料、技术、进度和质量的全面管理,尽可能的避免索赔现象发生。
结论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具有较大影响,实践过程中,人民只有明确施工阶段管理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其影响要素的同时,进行造价管理各影响要素的全面协调,才能有效的提升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水平,继而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曰欢.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32(23):153-154.
论文作者:郭成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材料论文; 造价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