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柱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本院实行椎管内麻醉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两组,每组45例,Ⅰ组为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Ⅱ组为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结束时Ⅰ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对心率与用药前相比的影响比Ⅱ组大,腹腔进行冲洗和探查时,Ⅰ组有体动反应的出现,且心血管波动幅度不如Ⅱ组明显。SpO2 Ⅰ组的相关参数略高于Ⅱ组,且诱导中出现SpO2<93%的患者例数Ⅱ组多于Ⅰ组。结论:作为椎管内麻醉的辅助用药,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镇静镇痛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效果好,起效快,安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关键词:舒芬太尼;咪唑安定;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为不完全麻醉,也成为局部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来比较适合局部,小面积创伤手术,同时患者麻醉后意识清晰,不会损伤脑部神经,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防醉方式,但由于患者意识清晰,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另在对创面进行牵拉等等手术操作时,患者会有一定的感觉,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不适感以及恐慌。因此在手术开始前进行椎管内麻醉往往辅助镇静或镇痛药物进行辅助麻醉,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在进行局部麻醉实施手术,而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中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1]。但经临床不断研究发现芬太尼作为诱导麻醉有着较好的辅助效果,但从血流动力来分析,舒芬太尼的对心脑血管以及血流动力的影响小于芬太尼。而经临床不断研究发现,在使用舒芬太尼进行辅助诱导麻醉时联合咪唑安定辅助麻醉的临床疗效更佳,是值得推广的药品组合[2]。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科90例择期开腹手术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观察分析其手术前后麻醉诱导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各项指标,以期发现镇痛、镇静效果好,起效快,安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的辅助药品组合,指导椎管内麻醉的辅助诱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6月在本院实行椎管内麻醉的9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42.7±1.4)岁。其中在手术中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00 mL以上,10例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90例患者全部采用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长0.7~1.8 h。将患者分成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1~68岁,平均(41.4±1.2)岁;Ⅱ组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3~65岁,平均(40.8±0.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避免使用其他药物,禁食12 h[3],手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肌肉注射,入室后检测生命体征[4],开放静脉通道,之后进行椎管内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第6胸椎以下,通过测定麻醉效果,挑选满足手术条件者进入实验[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Ⅰ组给予舒芬太尼0.2 μg/kg复合咪唑安定0.03 mg/kg,Ⅱ组予芬太尼1 μg/kg复合咪唑安定0.03 mg/kg,分别于切开皮肤前5 min给药,静脉缓慢推药(10~15 s静推完),观察患者表现,记录诱导前、中、后的各项观察指标[6]。
1.3 观察指标(1)HR、SpO2、R、HAR。(2)镇静深度:改良OAA镇静/镇痛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血压和心率的比较 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结束时Ⅰ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Ⅰ组在麻醉诱导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逐渐恢复,手术结束时基本与麻醉诱导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持平。可见,Ⅰ组麻醉诱导后对患者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但很快恢复正常。而Ⅱ组在麻醉诱导前后以及手术开始至结束时,血压一直趋于平稳,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Ⅰ组和Ⅱ组在使用辅助麻醉药品后,相对于诱导前,两组的血压在诱导中均有所降低,但两组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方面,在手术中后,Ⅰ组对心率与用药前相比的影响比Ⅱ组大,其余时间段两组的心率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在对腹腔进行冲洗和探查时,Ⅰ组有体动反应的出现,且心血管波动幅度不如Ⅱ组明显。在应用辅助麻醉药品后,两组均有呼吸抑制的表现,但程度不同,表现为SpO2的降低,两组的SpO2和呼吸频率在诱导中并无显著差异,但Ⅰ组的相关参数略高于Ⅱ组,且诱导中出现SpO2<93%的患者例数Ⅱ组多于Ⅰ组。见表2。
3 讨论
在手术麻醉中,对麻醉的基本要求就是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7],而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可以1 min在人体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到达组织和血液中可以被迅速水解,所以它的起效很快,维持时间短,对患者肝肾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的苏醒[8]。而丙泊酚化学名是2,6-双异丙基苯酚,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9]。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ICU危重患者[10]。它在骨科手术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苏醒快,并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当这两种药物混合使用时,在骨科手术中会发挥很好的麻醉作用[11]。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均显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且可以显著减低患者的炎症反应[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结束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案麻醉效果良好,炎症发生少,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延炳,陈震,康亚梅,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术中应用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J].海峡药学,2013,25(5):65-66.
[2]贾秀萍.浅谈在骨科手术中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4,12(3):46.
[3]唐志勇.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91-192.
[4]刘晓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10):40.
[5]黄兴龙,丁淑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72-574.
[6]孙春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109-110.
[7]李宇,吴柳青,林峥,等.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99-100.
[8]徐海华,盛绚宇,曹利祥,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3,48(12):76-78.
[9]梁家新.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临床疗效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412-413.
[10]徐成明,李玉兰,刘映龙,等.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骨科手术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0-111,127.
[11]孟志鹏,钱玉芳,汪卫星,等.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在骨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2,24(5):241-242.
[12]翁剑武.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169-170.
论文作者:杨凤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芬太尼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诱导论文; 椎管论文; 骨科论文; 静脉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