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610039)
摘要: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翻译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语言大家。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提出了“美译”理论,将“忠实”、“通顺”和“美”作为翻译的审美标准,并在他的翻译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美译”的探索。本文通过分析林语堂的《道德经》译文,体会译者展现出的“美译”之美,旨在从多角度分析原作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如何体现在其英译本的《道德经》中。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当今的中国典籍翻译工作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林语堂;美译;道德经;意境;音韵;形式
1.引言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自19世纪被翻译成英文以来,在国外已有百余种英文译本,是被公认为的除《圣经》外翻译版本最多的作品。林语堂先生作为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在《论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三大标准:“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对于翻译“美的标准”,林语堂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当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而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文字之美”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文字之美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应包括:“声音之美,意义之美,传神之美,文气文体形式之美”。本文从意境、音韵和形式三方面分析和鉴赏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之美。
2.译本赏析
2.1意境之美
意境是文艺作品或自然现象中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林语堂在翻译《道德经》时,发挥其精湛的英语功底,斟字酌句,使读者收获美的感受。如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八章·节选)林译:He who is aware of the Male, But keeps to the Female.
依照陈鼓应撰写的《老子今注今译》,“雄”指“男性,主动性和好动”,而“雌”指“女性,主柔弱和顺从”。“雄”和“雌”是道家哲学中一对重要的基本概念,两者的结合即为“完整”。“知其雄,守其雌。”的意思是:“人们要控制处理好‘雌’的一面,同时要准确理解‘雄’的一面,若能做到这点,那么便处于最有利、最妥当安排的位置,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形势”。而林语堂也在译文后解释道,“知道雄的一面,却不与人争雄,反甘心守雌的一面”。林语堂将“雄”和“雌”二字分别翻译成了 “the Male”和 “the Female”,通过将“male”和 “female”的首字母大写,使受众认识到“the Male”和 “the Female”是《道德经》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两个概念。由于“雄”和“雌”这对术语在西方文化上的空缺,这种策略有效的将抽象的术语特殊化,也给西方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再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第九章·节选)
林译:Stretch (a bow) to the very full, And you will wish you had stopped in time.
Temper a (sword-edge) to its very sharpest, And the edge will not last long.
此处主要阐述了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己经很丰富了,就不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不能“长保”的。林语堂用 “stretch”和 “temper”两个动词,通过拉弓和锤炼剑刃来说明凡事要适可而止,将 “a bow”和 “sword-edge”用括号加注旨在再现其场景,使读者展开联想,身临其境,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本章中所蕴含的“自满的危险”的精髓,堪称大家手笔。
2.2 音韵之美
典籍文献常具有简练的特点,非常注重音韵节律之美,其对押韵、节奏和平仄等都有严格的规定,《道德经》也不例外。在英译《道德经》时,林语堂先生十分注重再现原作的音韵之美。且看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十八章·节选)
林译:The man of superior character is not (conscious of his) character, Hence he has character. The man of inferior character (is intent on) not losing character, Hence he is devoid of character.
不难看出,译作与原作一样押韵,林语堂将“德”字翻译为 “character”,“上德”即为 “superior character”,“下德”即为 “inferior character”,通过变通处理,基本保留了原意,同时又照顾到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这种译法可谓独到。再看下一个例子: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第十四章·节选)
林译:Looked at, but cannot be seen-That is called the Invisible (yi).
Listened to, but cannot be heard-That is called the Inaudible (hsi).
Grasped at, but cannot be touched-That is called the Intangible (wei).
林语堂通过意译加音译的方法使“夷”、“希”、“微”这三个术语精华化,从而避免了对正文冗长的注释。同时,用了三个形容词invisible/inaudible/intangible, 用look/listen/ grasp来阐释“视、听、搏”三个动词,形对形,动对动,结构相仿,句式工整,押头韵又押尾韵,充分展示了英语不同于汉语的对应之美。
2.3 形式之美
形式之美即词句长短和对仗工整之美,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保留原文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林语堂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如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节选)
林译:Man models himself after the Earth; The Earth models itself after Heaven;
The Heaven models itself after Tao; Tao models itself after Nature.
此节原文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即用上一句结尾的字或词作为下一句开头的字或词,使句子联绵不断,颇有气势。译者巧妙地把汉语的修辞形式嫁接到英语中来,man/earth, earth/heaven, heaven/Tao, Tao/nature八个词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神形兼备且不失其形更不失其意。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节选)
林译:He who stands on tiptoe does not stand (firm);
He who strains his strides does not walk (well);
He who reveals himself is not luminous;
He who justifies himself is not far-famed;
He who boasts of himself is not given credit;
He who prides himself is not chief among men.
经文典籍贵在精炼,累赘重复是其一忌。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中有意识地运用重复和排比却可起到加强语气,突出题旨,增强语言节奏感的功效。译者通过排比的句式,使译文对仗工整,六个 “He who” 的使用,将老子列举出来的几种不懂道的人作了一一阐释,清晰地将每一种展现在读者眼前,译者也就凸现和强调了原作的思想。
3.结语
《道德经》博大精深,它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林语堂的英译本一直被奉为经典,他所译的版本尽可能忠实地传译出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从而收到形神皆得的效果。正如曾虚白曾经提出的:“我认为翻译的标准……只是一端,那就是把原书给我的感应忠实地表现出来。我绝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原书,我只说,这是我所见到的原书。”借此句来形容林语堂所译的《道德经》再恰当不过了。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
[2]林语堂.论翻译[C]. 语言学论丛: 林语堂名著全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3]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曾虚白.翻译中的神韵与达[J].真善美, 1930(5).
[5]Lin,Yutang. The Wisdom of Laots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search Press,2009.
论文作者:蔡东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道德经论文; 之美论文; 音韵论文; 形式论文; 原文论文; 意境论文; 标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