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地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我们开展各项生产生活活动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将生态和环境因素同规划方案的制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规划以及建设会不可避免地对自然资源进行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尊重自然以及保护生态平衡作为主要原则,这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在生物圈当中,人们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对物质财富的创造,我们必须提高对生态系统自身特点以及规律的重视程度。人类活动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我们绝对不能忽视这种现象。可在实践中实现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
1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考虑,实现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性,还要保持城市原来的特色和本色。构建低碳化的产业链,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在每一项产业的发展中,都要重视生态城市建设,结合当地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产业链,通过有效的技术指导来降低产业的能源消耗。用生态观念来对城市的环境、能源和废气处理等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利用循环再生的规律,最大化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积极开展城市建筑绿色系统,加强绿色交通建设。
1.2 生态性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就是生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在环境为本的基础上要坚持生态优先,将环境建设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发挥当地的自然基础功能,保持原来的地理环境,确保原来的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延续和保护。建立完善的生态保障建设体系,大力开发和推广各种节能方式,研发低碳技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准确衡量,合理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和条件,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减少噪音污染、废气污染等各种污染,重点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
1.3 经济性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还应该遵循经济性的特点,在构建生态化的城市时还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经济性要求减少环境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加强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进行有效改造,采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其他能源,使用高效率的设备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 现代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的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城市当中。点状或者块状是现阶段城市绿地建设在分布过程当中所使用出的几种形态,但是片状森林却在这一过程中被忽略。草坪在整个绿地面积中占据较大比例,但是辅助绿化不能实现对相关标准与要求的满足,大乔木以及灌木等绿色植物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2.2 绿色植物种类单调、缺乏生物多样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对美观性提出较高要求。人们会通过在空间状态上的改变实现对美感的获取。在此种背景下的物种种植呈现出一种较为孤立的状态,群落分层较为缺乏。在稳定性方面,乔木、灌木以及草丛搭配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生态环境中,这种搭配结构相当少见,这是导致城市绿化出现大同小异的主要原因。这种绿化方式不仅不能实现对城市特点的直观反映,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被不断弱化。
2.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缺乏科学指导
很多城市在实际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工作过程当中,会种植大量的外来树种,并没有给予本地优良树种应有的重视,很多外来树种被移植过来之后并不能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所以成活率相当低。从本地物种来说,外来树种的栽植是对自身领地的一种抢占,所以本地树种数量逐年降低。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域文化以及文化底蕴。在建设过程当中融合实际以及本地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探讨
3.1 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做好两方面的规划工作:土地利用合理布局以及生态功能划分。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整改,不断地优化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
3.2 制定有效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各项工作都要有相关的指标要求来对规划工作进行指导,提高生态规划工作的有效性。生态低碳指标是城市规划活动的重要目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工作的有效性。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基础内容,需要有相应的指标来完成。生态指标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城市生态环境、绿色交通的建设以及城市中能源的利用情况等,只有做好这些内容的规划指标,才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3.3 兼顾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同时更要重视城市中各个区域的规划与设计,特别是针对一些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的区域。要求生态规划工作能够从整个城市的大背景出发,做好各区域、各个细节的生态规划设计,重视对于能源与资源的再利用。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是重要的内容,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体。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两者之间能够不断的合成新的物质,新的物质能够被重新分解循环利用,不断地提高其使用价值。不断地循环利用也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内容。
3.4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人是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也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执行者,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在人员分配的过程中,要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合理地分配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才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使其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3.5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也要规划出相应的绿色交通,建立一个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行环境,建设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推动城市交通事业更好的发展。在城市内部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交通运行体系,以此来保障交通的正常运行;各个交通网点之间要紧密的联系起来,提高交通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强对于交通环境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在城市内部还应该形成绿色出行的方式,加大对于绿色交通的投入,可以在各个街道上投入一定量的自行车,方便人们的出行,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完善各种交通出行的方式,促进绿色交通的建成。
3.6 恢复并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湿地系统的作用十分关键,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的环境。其中,湿地能够对城市土壤、水资源以及湿生植物进行生态保护,所以在城市环境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中不容小觑。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对局部小气候进行调节,尽量降低天气因素引发的旱涝灾害发生几率。由此可见,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应当积极地恢复城市湿地系统,以保证城市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化,抵御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为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城市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充分融合发展以及科学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城市可持续建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在建设过程的同时,必须实现对生态原则的进一步把握。从全新的视角着手,实现对生态城市建设真理的客观总结。促使人们对生活所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唐璐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
[2]李明珊.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
[3]潘立爽.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9(03)
论文作者:柴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