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误区_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误区_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误区论文,课教学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误区一:由于对教学环节“预设随意”带来的表面自主

新理念下的教学注重生成与构建,淡化预设与讲授,是基于传统“过度预设”而言的,但并不等于不要预设与讲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预设随意”,这就是平时所讲的矫枉过正。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需要预设,但应该突出的是预设明确的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学过程应该是富于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新理念下“预设随意,以还学生充足的时空观”中出现的“充分自主”,有悖于新理念下自主的内涵,体现不了学生真正的主体性,是一种表面自主。

下面是某教师在执教第七册(上)思想品德《探索世界的奥妙》时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哪些神奇的奥妙?

生1:宇宙里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它们是怎样生活的?有没有来过地球?为什么要来地球?

生2:恐龙时代生活环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有哪些差异?恐龙是怎样生活的?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现在世界上还有没有恐龙存在?

生3:航天员上天是什么感觉?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太空食品是怎样制作的?神舟六号飞船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是怎样消除的?

生:……

(笔者留意到:教师微笑着听,没有回答,没有把问题整理到黑板上,间或斜视墙壁上的钟,似有焦急感。有学生在讨论、“解答”、附和……)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下面大家讨论一下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场面热闹非凡,但没有一个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回答。由于预设随意,加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又很多,有的很偏,甚至有点“棘手”,到下课时,只仅仅解决了两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见,要使课堂高效,就要杜绝“预设随意”产生的“真正自流”。为了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误区二:由于对合作内涵理解不到位出现了流于形式的无效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政治教师广泛采用。课堂中,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的确能给人以启迪与享受。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但时下也有部分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了合作学习,取其形式,忽略了内涵,使合作学习形式化,其必然结果是合作低效或无效。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中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动脑筋,集中大家的智慧,来为我们这个班级设计班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剪刀、水彩笔或颜料,按四人一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学生:开始小组合作设计……

笔者注意到以下几点:

(1)多数小组在“不动声色”中马上开始“搞设计”,且组中个别同学很积极,多数组员“积极旁观”。

(2)有几组“迟迟不肯动手”,在“交头接耳”。

(3)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有疑问:“老师,什么是班徽?”“老师,他把剪刀拿走了,我没法干。”

(4)教师在台上,没有参与小组合作,且感觉无所事事。

反馈结果:多数组个别同学发言积极,但多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这样设计是……”其他组员多“冷静”旁听,很少“插嘴”,回答结果多数组肤浅、片面,少数组偏离主题。所以,总体低效,少数无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如果要保证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效性,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适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要有规范的合作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三是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时,一定要采取措施使学生静下心来去想、去悟,引导学生想一想,再想一想,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整合。四是追求合作结果的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但要引起注意的是,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误区三:由于对学情和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导致的“探究点偏离”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中,科学探究既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又作为一种学习内容出现。突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性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不少教师对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A.探究点偏离;B.探究程式化;C.探究泛化;D.动手操作=探究式学习。前三者为教学操作把握上的误区,最后者为理解上的误区。下面重点对A点进行分析。

下面是某教师在校上七年级(上)《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中的教学环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它令你快乐是因为()。

学生回答(略)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知识非常渊博,那么,老师就来考一考同学们的“拍手歌”创作得怎么样?

笔者留意到:教师首先把一首拍手歌投放到多媒体上,然后一一讲解与“一”押韵的有哪些字,与“三”押韵的有什么字等等。最后再把小组创作的“拍手歌”作品全部投放到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再回过头来讲述:“你的学习生涯有过苦吗?你是选择了克服还是退避?为什么?”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探究点偏离的典型课例。不管是从学情分析,还是从教学目标分析,探究创作“拍手歌”,充其量是课后探究延伸。把创作“拍手歌”作为教学的主环节,既没有落实好本节的重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也没有突破本节的难点(难点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更没有解决学生实际碰到的问题。因此,当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时,首先碰到的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由于新课程教学非常关注根据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中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探究。所以,探究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应该把教学内容中与学生生活、体验有关,但又存在误区的部分作为教学的“探究点”,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关切”,也不会出现探究的泛化,减少了探究的随意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化新理念,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归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反思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以期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标签:;  

初中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的误区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