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倡导绿色包装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在’96全国绿色包装研讨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研讨会上论文,讲话论文,更好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96全国绿色包装研讨会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筹备,今天正式召开了。本次会议是中国包装总公司成立15年来主持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得到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环保局等各级领导机关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国包装界和关心我国包装事业的各界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从今年初发出预备通知以来,我们先后收到50多位各界人士提交的论文近50篇,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编入本次会议的论文集。会前,我们还召集有关专家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将在大会上宣讲。在此,我代表中国包装总公司对关心和支持我国包装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适逢我国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开好这次大会,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包装工业在今后15年里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发展绿色包装,减少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会议期间我们将研究如何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最近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讨论发展适合我国特色的绿色包装途径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研讨时参考。
一、包装持续发展与环境
1、包装工业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包装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特别是国务院1981年批准成立中国包装总公司以来,我国包装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9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利税84亿元,增长12%。各种主要包装产品的生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纸包装制品570万吨,比上年增长22.5%;塑料包装制品190万吨,增长11%;玻璃包装制品670万吨,增长5.8%; 金属包装制品137万吨,增长10%;包装印刷1950亿印,增长18.5%;包装机械31万台(套),增长20%。包装工业各项指标已全面完成“八五”规划所提出的目标,预计今年全国包装工业产值比去年可增长10%以上,超过1260亿元,实现利税可增长9%以上,超过90亿元。 我国包装工业已能初步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要求。
在已经开始实施的《全国包装行业“九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中,我们提出:到“九五”末期(2000年),全行业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844~1930亿元,实现利税129~135亿元, 工业增加值354~370亿元;主要包装产品的产量分别要达到:纸包装制品880~920 万吨,塑料包装制品320~335万吨,玻璃包装制品897~940万吨,金属包装制品220~230万吨,包装印刷3000~3140亿印,包装机械52~55万台(套)。到2010年,全行业要实现工业总产值4400亿元,利税280 亿元,工业增加值760亿元; 主要包装产品的产量分别要达到:纸包装制品19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760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600万吨, 金属包装制品475万吨,包装印刷7100亿印,包装机械135万台(套)。规划和远景目标显示出,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包装行业将逐步成为一个高科技、高效益、现代化、国际化的产业。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包装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包装不仅是联系原料、工具与生产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联系产品、市场和人类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纽带。由于包装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也更多地得到国家政府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因此,包装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迅速提高。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包装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属于第九或第十大产业。我国的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也已由原来的19位上升到第14位。目前,我国包装工业每年承担着3万多亿元国内产品和上千万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 我国政府和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国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参观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展览会包装工业馆时,就明确指出:“包装很重要,不仅是保护商品的问题,要通过搞好包装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李鹏总理同时指出:“包装是个大行业,我国工业产品的包装现在达到这么好的程度,同过去比变化这么大很不容易”。
除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包装对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包装的传统功能是在商品的储存和流通中保护商品。如果没有包装,或者包装不善,产品的储存、运输和流通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也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没有包装,社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不可能及时安全地进入生产状态,产品也不能安全地进入市场和消费者手中,就会造成物资的大量流失、损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说包装的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3、我国包装工业“八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 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在全球关注环境与发展的今天,因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尚未得到包装行业内部应有的重视。在包装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废弃物的管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等方面未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这已成为包装工业健康发展的阻力,同时也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包装产品的属性大多属于一次性消费的消耗品,从原材料到制品加工成型、消耗乃至废弃的周期一般较短,废弃物的排放比例大。据据统计,1995年我国包装废弃物已达到1200~1500万吨,并且每年以将近10%的速度递增。这些废弃物又主要集中在消费层次较高的大中城市。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我国城市固态废弃物中,包装废弃物所占的比重是其重量的15%,体积的25%。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愈发达,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就愈多。据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统计,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重量的1/3,体积的1/2 , 每年人均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为100公斤左右。当然, 我国目前包装废弃物还没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高的比例。但是可以看出,随着包装工业的迅速发展,如果不加以治理,包装废弃物将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对此,我们须有清醒的认识。比如,目前已置于人们的耳目之下、成为众矢之的铁路两旁的白色污染,街道、公园四处散落的纸、塑包装袋已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从包装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包装工业的发展与其它工业一样,要不断地消耗地球上有限资源,而且随着包装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就越多。由于包装产品多属一次性消耗而且使用周期比较短,所以节省资源、能源是保持包装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再生就成为节省能源和资源,同时又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的回收再生的前景都非常广阔。比如1 吨铝易拉罐材料的重熔再生与新冶炼铝相比,不仅能节省4吨铝土矿,而且降低能源消耗50%。 每吨碎玻璃加入熔炉重熔比用原材料节约纯碱25公斤,降低能耗1.5 %, 降低成本260元。
从以上可以看到,随着包装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包装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包装对环境存在着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因此,我们在发展包装的同时,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包装与环境的关系。
二、坚持发展包装与环境保护同步,控制包装对环境的污染
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包装工业的发展水平领先我国20~30年。但是,对包装废弃物的认识却是近10年的事,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国包装工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较低,包装对环境的污染还没有西方国家那样严重。因此从包装发展的初期阶段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坚持包装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把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处理在萌芽状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亲自参加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随后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今年又陆续发布了《中国环境保护(白皮书)》,做出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最近国务院还原则上同意国家环保局提出的在“九五”期间到2010年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这些文件为我们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发展包装工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
国务院在1981年批准成立中国包装总公司时,赋予“总公司对全国包装企业、事业单位有管理和一定的行政管理的权力”。总公司在推进包装工业发展的进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环保局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在制定包装行业“八五”规划中就已提出了保护环境、减少包装废弃物的问题。1989年,中国包装总公司和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联合在青岛召开了首次有关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方面的研讨会;1992年在国家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的同时,总公司制定了《包装工业持续发展与环境纲要》,作为包装对发展和环境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1993年中国包装总公司向全行业正式提出了“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同时制定了逐步实施绿色包装工程的计划。1995年又将发展绿色包装正式列入了《全国包装行业“九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之中。规划中强调,在包装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要坚持包装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把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同时提出了从包装原辅材料生产到包装制品、机械设备、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等方面,逐步实施“绿色包装”工程的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法规,扶植绿色包装的发展。从1994年开始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由总公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包装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通则》国家标准,已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
在组织实施上,总公司近几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七五”、“八五”期间在全国通过项目计划安排,建起了三十多家纸浆模塑企业,这些企业的原料以回收废弃纸包装为主,成为废弃纸包装制品的回收处理主要渠道;在塑料包装方面,中国包装总公司在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建立了首家塑料包装回收利用专业技术中心,在废聚酯包装回收利用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目前又着手对其他高分了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开始研究;在金属包装方面,我们依托北方工业大学就铝质易开盖两片罐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并获得成功,现已通过计划立项,正在着手建立铝质易开盖两片罐回收重熔再生产基地;玻璃包装制品一直就是在回收复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在复用方面,玻璃包装如果使用、周转得当,清洗、消毒认真并进行严格的压力检查后,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在再生方面,废弃的碎玻璃是玻璃生产中最好的原料,目前在玻璃包装企业使用的原料中,复用料已占到30%,好的企业达到40%;一些复合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也已开始研究。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在“利乐包”的回收利用上已取得成功。另外在科技开发方面,对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究项目给予倾斜,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来研究开发。比如重庆华亚现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开发的双拱复合瓦楞纸板,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纸板的厚度减少了30%,仅此一项每年节约纸张1200多吨。同时,沙柳、红麻杆制浆造纸的研究,利用麦杆、稻草生产包装膜的研究等均取得可喜的成就。这些都为包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三、发展绿色包装,实现包装环保目标
关于什么叫绿色包装,学术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绿色包装发端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 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浪潮。“绿色工业”、“绿色城市”、“绿色食品”、“绿色包装”等相继出现。“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 )有人称作环境之友包装(ENVIROMENTAL FRIENDLY PACKAGE)或生态包装(ECOLOGICAL PACKAGE)。按照目前的认识,我们认为绿色包装应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也就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要求包装做到的“3R”和“ID”(“REDUCE减量化、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循环”和“DEGRADABLE可降解”)原则。绿色包装的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包装的发展还可有新的内涵。由此可见,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包装工业的一项技术革命,是对未来负责的千秋基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有利于环境的包装就能生存和发展,有害于环境的包装将会被淘汰,这就是包装发展的必然趋势。
“九五”期间发展绿色包装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方针,以科技为先导,认真实施包装“九五”发展计划,努力实现发展绿色包装的目标。加强包装环保政策法规建设,开创包装环保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包装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九五”末期发展绿色包装的一些具体目标是:包装制品总的回收利用率要达到43%。其中,纸制品包装的回收利用率达到40%,塑料包装达到20%,玻璃包装达到50%,金属包装达到60%;在喷雾包装领域,积极开发氟里昂替代品,到1998年,除医用气雾剂外全面停止氟里昂的应用;大力推广废聚酯包装和铝质两片罐的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并使其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和产业化生产经营;同时要积极开展低能耗、高功能、防污染的绿色包装材料和回收再生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加强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包装废弃物丢弃、分捡和处理的配套法规。
同志们,要实现“九五”全国包装环保目标,需要我们全体包装行业的同心协力,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包装的环境问题。下面就目前做好发展绿色包装工作谈几点意见:
1、强化产业政策引导,限制和淘汰对环境有害的包装产品
国务院最近做出的“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现有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责令取缔。 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必须确保有关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投资。
我们在包装工业的发展建设中,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这些规定,从产业政策上和投资结构上支持发展绿色包装,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及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包装产品。在199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颁布的“包装行业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规定》实施办法”中,明确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软管饮料包装,今后,我们还要对污染环境,容易造成污染的发泡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进行限制,并逐步解决降低有害成份和回收利用问题。
2、贯彻科技兴包战略,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绿色包装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绿色包装发展的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科技兴包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绿色包装的发展。应大力开展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在包装生产和设计中尽量做到减量化,提倡适度包装,反对过分包装。依靠科技进步,节省资源,减少包装废弃物,同时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复用与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使包装废弃物最终减少到最小程度,并化害为利。逐步在我国建立起绿色包装体系,使包装发展与环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3、加强包装与环境的宣传,提高全行业绿色包装认识
要结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贯彻实施《包装行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包装行业“九五”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包装与环境关系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要通过各种媒介加强包装与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与参与意识,在使用和处理包装废弃物时,严格按环保要求行事。使绿色包装的思想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4、建立健全配套规章制度
通过立法来管理包装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以法来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这是世界各工业国普遍采用的一项系统和有效的措施。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减少包装废弃物入手,对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分检——利用——焚烧——掩埋等程序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准备尽快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包装标志制度的建立,并积极采用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可的绿色包装标志, 以促进包装回收再利用和与国际经贸合作。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了我们包装工作者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荣使命。让我们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对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文明昌盛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大力倡导绿色包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真抓实干,为减少和治理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绿色包装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