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120例疗效分析论文_刘文玺1,高文山2,刘立安3,卢超3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120例疗效分析论文_刘文玺1,高文山2,刘立安3,卢超3

1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第四医院 07215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071000;

3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第四医院 072150

摘要:目的: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展开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肢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数据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展开带锁髓内钉治疗,可将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四肢长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临床疗效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的骨科疾病,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在全身骨折中约占6.0%[1]。近些年来,临床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带锁髓内钉技术也得到显著发展,并且凭借固定失败率及术后感染率低,患者失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效果好等显著优势,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2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为例,就其施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0例),另一组为观察组(6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段为19-82岁,平均(48.6±4.7)岁;受伤原因:46例交通受伤,31例高处坠落受伤,20例重物砸伤,17例摔伤,另有6例其他原因受伤。所有患者经临床X线片检查得到确诊,72例为闭合性骨折,48例为开放性骨折。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相关禁忌症等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则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后,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股骨干骨折治疗:在患处开一个小的切口,并对复位的骨折情况展开观察,如果髓腔比较小,则可展开扩髓操作。接着在导针的引导下穿入内钉,并用1号针锁定最远端,在导针处做上记号,将导针成功插入且完成锁定操作后,即可撤针。然后采取同样的方式锁定并标记好另一枚导针。注意两个记号之间的间距应当比髓内钉内部距离更近一些。手术结束后的1至2d,可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并调整膝部及髋部的关节。

(2)肱骨干骨折治疗: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将髓内钉按照顺序插入,待固定后进行手法复位,随后展开扩髓以及髓内带锁钉固定等操作。结束手术后的1至2d内,可指导患者适当活动肘部及肩部关节。

(3)胫骨干骨骨折治疗:首先对患处展开手法复位并扩髓,然后采用一枚导针锁定最远端,接着打进少量的髓内钉,将骨折端隔绝开来,并进行分离复位。随后嵌入碎骨片,并将其余的锁钉依次锁定。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接受为期4至6d的抗生素治疗,并待其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状态后,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住院、患肢功能恢复等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患者所有骨折症状均完全消失,且患肢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骨折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好转;骨折症状未减轻甚至恶化,患肢功能依然受限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患肢功能恢复等时间比较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4.8±14.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1.0±2.3)d,患肢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77.6±15.8)d。在对照组中,患者平均手术、住院、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23.7±16.9)min、(17.8±4.1)d以及(117.5±17.6)d。经对比可知,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中,38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8/60);而在对照组中,30例治愈,17例好转,1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8.3%(47/60)。分析两组数据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3.结论

在临床中,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比较常见,通常是由交通事故、从高处坠落以及重物砸伤等暴力事件而引起[3]。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以及交通行业发展迅猛,各种暴力事件频发,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此种骨折的发生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临床以往在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时,主要采取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方法,单侧外固定不利于术后康复训练的尽快实施,难以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而切开复位内固定尽管复位效果良好,但会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创伤,同样会影响到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在此种形势下,探寻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

带锁髓内钉治疗作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的一种,其治疗原理便是在组织及钉体之间固定带锁髓内钉,从而将弹性压力均匀分布,不但可提供满意的压缩能力及抗旋转能力,而且还可促进骨折断端稳定性的增强,保持肢体的长度,在促进骨痂生长的基础上,达到加快骨折愈合的目的。此外,相比于外侧固定,带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传导效果更为显著,可将内外翻成角以及力臂有效减少,对粉碎性严重长骨干骨折患者尤其适用。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得知,带锁髓内钉不会对骨折端软组织的血运以及骨折块骨膜造成太大干扰,避免了不必要的植骨操作,将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等大大减少,且固定成功率高,充分促进了手术及预后效果的提高[4]。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肢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吴碧涛[5]等人的研究报告相吻合,说明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时,通过采取带锁髓内钉的治疗方式,可将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相比于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昱良.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09):133-134.

[2]孙福录.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22):4383-4384.

[3]王就彪.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22-123.

[4]胡瑛.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15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6):767-768.

[5]吴碧涛,蔡伟文,刘德谦,等.带锁髓内钉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08):137-138,140.

论文作者:刘文玺1,高文山2,刘立安3,卢超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120例疗效分析论文_刘文玺1,高文山2,刘立安3,卢超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