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特点,分析其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中成药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37例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用药、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结果:69~73岁患者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54.85%(137/237);患者不良反应损害最多的属于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51.90%;消化系统占比15.61%;全身性损害占比8.02%;神经系统占比6.75%;循环系统占比2.95%;全部患者共涉及11种中成药、2种剂型。其中口服制剂10种,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05例,占比44.30%。结论:临床应加强中成药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监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中成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07-02
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在正常服用药物进行疾病诊断、预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毫无关系的有害反应情况。患者是根据正常服用方法、正常服药剂量进行治疗,同时排除药物超量误用、药物质量问题、滥用药物等现象所导致的反应[1-3]。目前,随中成药用药范围逐渐扩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高,患者常发生胃肠不适、皮肤过敏、心脑肺等重要器官损伤等。因此,加强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分析,可有效指导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为进一步探析中成药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特点,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37例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37中成药致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不良反应报告实施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类型等,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2.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全部2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1例,占比55.27%(131/237);女性患者106例,占比44.73%(106/237)。患者年龄范围18~73岁,其中69~73岁患者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54.85%(137/237)。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n,%)
2.2 患者临床表现
患者不良反应损害最多的属于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51.90%;消化系统占比15.61%;全身性损害占比8.02%;神经系统占比6.75%;循环系统占比2.95%。见表2。
表2 患者的临床表现(n,%)
2.3 患者用药方法
全部患者共涉及11种中成药、2种剂型。其中口服制剂10种,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05例,占比44.30%(105/237);外用剂型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32例,占比55.70%(132/237);药物类型包括: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公司生产)、复方苦参洗剂(嘉兴陆润制药公司生产)活血止痛膏(安徽余良卿生产)、开喉剂喷雾剂(贵州三力制药生产)、蒲地蓝消炎胶囊(江苏颐海药业生产)、活血止痛胶囊(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泽桂癃爽胶囊(正大天晴公司生产)、平消胶囊(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芪胶升白胶囊(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益心舒胶囊(贵州德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参茸养心胶囊(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脑心通胶囊(步长集团公司生产)。
2.4 患者不良反应类型
不良反应类型为一般的患者共计230例,占比97.05%(230/237),后治愈患者160例,占比67.51%(160/237),好转患者70例,占比29.54%(70/237);严重不良反应患者7例,占比2.95%(7/237),住院后好转或痊愈,未发生死亡情况。
3.讨论
不良反应一般指凡是用药后患者产生不适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强烈痛苦的反应,同样可指停药之后产生的生物效应,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副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效应、致癌致畸、特异质反应等。加强医院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中成药有效成分复杂,合理配伍使用能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但几种药物合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误认为中成药安全性高、无毒无作用,因此,随意增加用药量或长时间仅服用该药物,导致机体药物积蓄,提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4-5]。
本研究中,全部2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1例,占比55.27%(131/237);女性患者106例,占比44.73%(106/237)。其中口服制剂10种,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05例,占比44.30%(105/237);外用剂型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32例,占比55.70%(132/237);不良反应类型为一般的患者共计230例,占比97.05%(230/237),后治愈患者160例,占比67.51%(160/237),好转患者70例,占比29.54%(70/237);严重不良反应患者7例,占比2.95%(7/237),住院后好转或痊愈,未发生死亡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配伍,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家鑫,陈子春.我院103例中成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72-274.
[2]林薇,余莉,吴伦.我院21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师,2017,20(08):1442-1444.
[3]章艳青,张林祥,胡爱玉.78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6):105-106.
[4]吕志强,李乔,王辉明,郑永红,李冬梅.23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24(11):665-668.
[5]张娟,侯东彬,王登峰,熊永山,周本宏.武汉市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45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3):3231-3235.
论文作者:张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成药论文; 情况论文; 胶囊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