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深入研讨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所做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审计署“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功能、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和中国审计学会于2011年11月10至11日在南宁联合召开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研讨会,来自审计署机关、派出局、特派办、地方审计机关的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翟熙贵出席了研讨会并讲话。翟熙贵会长在研讨会开始时强调指出、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命题,是继“免疫系统”重要理论之后、对国家审计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审计工作,更好地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指明了方向。
研讨会上、与会同志在大会交流和小组讨论中围绕如何认识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国家审计的职能、国家审计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审计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国家审计的本质和地位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待国家审计、为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的认识、准确把握国家审计发展规律和推动国家审计科学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与会同志认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互动合作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组织形态、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对国家公共事务施加治理活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监督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从事一切活动、应服从和适应国家治理的总体要求,其所奉行的理念、应承担的责任、职能的定位等一切制度的安排选择、变革创新都应当以国家治理为核心。
有的同志提出、我国国家审计的定位,在立足经济监督的基础上、还要服务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好与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还有的提出,在国家治理视角下研究国家审计的本质和地位,需要全面、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的内涵。把握国家审计的本质和定位,必须考虑使用国家治理内涵的特殊语境、必须区分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关系。
二、关于国家审计的职能
与会同志普遍认为、职能定位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决定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能做什么。一些同志提出,为了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治理功能,国家审计应具备权力监督、绩效评价、预警风险和系统修复等职能。有的同志提出,从管理与治理的相互关系分析,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有六种职能、即免疫系统职能、对抽象行政行为治理职能、政治治理职能、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文化治理职能。有的同志提出、根据风险社会的特征和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进行考察、国家审计在风险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风险教育、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风险防范等四方面职能。
有的同志还提出、研讨国家审计的职能、要在“依法”这一前提下进行。同时、法治进程的变迁影响着国家审计职能的变化、因此、要用运动的观点科学认识国家审计的职能。
三、关于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和完善作用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国家审计可以有效作用于国家治理、在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审计是强化公共受托责任的监督机制、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调控杠杆、是提高经济效率效益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促进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推动深化改革;三是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四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改善民生;五是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六是监督制约权力的运行,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一些同志认为,国家审计在履行法定职责、尊重民意、满足党委政府需求和国家治理多元化要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的同志提出、国家审计是进行间接治理市场失灵和直接治理政府失灵、促进有限政府建立的有效手段、是评估国家治理绩效、促进有效政府建立的重要工具、是推进政治民主化、促进分权政府建立的有效工具。有的同志认为,国家审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概括起来包括两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审计机关在经济监督方面的专业特长、以及其行政执行权高效权威的特点、与其他监督主体通力合作,通过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揭露功能、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国家权力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运行、推动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审计监督权与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紧密结合的特点、注重情况和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与其他国家治理主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抵制、揭示功能,敏感提示经济和社会运行的风险、为风险防范和危机化解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善法”出台和“善政”实施提供意见与建议,通过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强化国家治理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深化。
有的同志结合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提出通过审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社会治理情况、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完善对领导干部个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揭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矛盾、检查和督促各级地方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客观评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等方面,对完善国家治理、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维护和发展民生、进一步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推进地方基层党政的民主和法制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同志提出,绩效审计可以监督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利用、制约公共资源管理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建设更加高效、廉洁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
四、关于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投资审计、跟踪审计等是国家审计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
有的同志认为,从此次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实践看,国家审计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可以通过提供全面准确有效信息、合理界定和评价责任、深入揭露问题和隐患、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等途径得以实现。有的同志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为监督对象的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应尽快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准则体系,建立起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体系,不断拓展和丰富经济责任审计新的领域与内容,有效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方式,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力度,促使问责从政治责任到,法律责任的转变,提高国家治理体系运行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些同志认为,国家审计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一要以民生项目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做到事前介入、事中检查、事后审计评价为一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对政府的环保投入及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等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评价,并对环保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二要以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防腐倡廉为目标,不断加强政府投资审计。为了加强投资审计的前瞻性,审计部门应当与发改和财政部门组建当地政府投资项目库,实现项目联网动态管理,建立计划内项目跟进审计台账,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分类管理。
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其他各种类型的审计同样也能够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推动和服务作用。
五、关于推动公民理性有序参与国家治理
公民参与治理是国家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与会同志广泛探讨了公民参与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普遍认为国家审计是公众参与“善治”的保障,良好的公众参与可以推动国家审计的积极发展。
与会同志提出,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境:一是缺乏充足的政治资源;二是参与机制不完善。从制度设计上来看,国家审计对推动公民参与治理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化解公民参与治理的困境,推动公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有的同志认为,推动公民参与治理,要考虑到我国当前的行政效率,在政府依法治理水平不高、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较弱的情况下,既要进行开放性、前瞻性的思考,也要更客观面对实际的限制条件。解决公民参与治理的困境,最关键的还是要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一些同志认为,建立公众参与治理长效机制的举措包括,一是国家审计机关应制定形象战略,完善审计机关的正面形象;二是要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注重培育、强化公民主人翁意识和政府责任意识;三要以公众参与治理为契机,推动国家审计公开透明;四要关注舆情社情,同时多渠道吸纳公众参与,形成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要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致力于更高层次的审计监督,切实对公众负责。
六、关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
一致认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在创新中不断推进审计工作。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立法层次和规范化水平;二要进一步突出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推进法治,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的重点,查政策、促畅通,查体制、促改革,查案件、促廉政;三要搭建一个立体的结果运用平台,对一定时期内同类审计项目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利用;四要构建一套系统的责任界定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五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审计方法体系,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层次水平。
一些同志认为,应进一步改进审计计划管理,一要完善审计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提升规范性;二要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增强审计计划的前瞻性,围绕国家治理基础体制层和公共政策层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经济、行政、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导向下某项或者某几项关联公共政策评估型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有针对性地促进优化公共政策,从而推进国家治理框架朝着目标模式转变;三要注重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分析,发挥参谋作用;四要科学配置和整合审计资源,探索审计计划精细化管理模式。
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经过热烈的研讨,与会同志深化了对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认识,提高了从事审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普遍认为,对国家审计推动和服务国家治理方面的理论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命题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一是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升华对国家治理的认识;二是辩证对待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既要立足我国实际,推进审计理论和实践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又要与国际审计进行有效对话与沟通,扩大我国审计在国际审计格局的地位和影响;三是科学把握理论前瞻性与现实困境之间的衔接,既要看到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工作的实践,又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提升作用,做好审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四是审视国家审计的职能范围或边界问题;五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公民参与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六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公共政策评估,进而促进公共政策优化、推动体制转型。
标签:国家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审计职能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政府治理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