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伤寒论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医经典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因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面对目前现状,应该加强案例讨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强培养学生六经辨证思维模式,突出背诵在经典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伤寒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伤寒论;经典;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69-02
《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因其言简意赅的表述,前人谓之“字字珠矶”。虽然作为中医著作中极富影响者之一,但伤寒论经典的难教与难学,是广大中医院校师生所共识的。通过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文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伤寒论的教学效果。
1.加强背诵在经典教学中的地位
在中医教学中,经典是中医学之本源,是中医创新的源泉, 学习中医经典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背诵,对于《伤寒》的教学亦是如此。背诵不单是记忆问题,更可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在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古今往来,无数中医大家学习中医都是从背诵经典入手。伤寒论有众多的条文,文字古朴简练,易于背诵,而且大多条文中都蕴藏着辨证思维和理法方药,学生在背诵过程中能加深对各个病症的理解,更易于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伤寒的辨证思维体系。同时在对条文的背诵中,不至于让很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无从下手,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伤寒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伤寒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医理论大多数是长时间临床医学经验总结积累形成,取象比类方法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医经典的背诵更易于形成中医特定的思维方式,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中医经典的背诵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学生必然对中医的基本语言素材匮乏,不仅不可能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临床中也不可能达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目标,所以想要学好中医,学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背诵[1]。
2.加强培养学生的六经辨证思维模式
伤寒论做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思想、理论、方法等,应加强对学生辨证论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对学生辨证论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为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目前在校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训练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形式逻辑思维,而学习中医更多的是需要形象和意象思维。经典医著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临床辨证为任务,论治实际能力为目标,而非仅仅以传授原文知识为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中医思维模式[2]。伤寒论以六经辨证思维模式为特点,以六经思维模式为主要内容,通过六经辨证的思维模式可以更好的理解伤寒论,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目前在中医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多重点强调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为主,这样往往形成定向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在讲解伤寒论时一定要以六经提纲为先,着重强调六经特有的临床特征及六经的特有含义,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六经辨证的思维框架。同时在临床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实践以强化六经辨证概念,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并且可以配以病例讨论及临床讲解形式以进一步加强对六经辩证思维的理解。
3.加强案例讨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中医的灵魂在经典,中医的活力在疗效[3]。《伤寒论》是一部中医临床学巨著,书中大量条文都是临床案例的生动记载,只有通过临床才能读懂其真谛,也只有临床,才能让其变成活的知识、才能掌握其精髓和方法[4]。目前很多中医院校的伤寒论教学停留在空讲理论上,缺乏临床实践。势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枯燥和无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配合以案列讨论,使学生各自讨论阐述自己的理解,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伤寒论理解的深度,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病案讨论中,学生围绕所给的病案,应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主动思考,并有条理的予以表述,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注重能力的培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5]。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病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临床实践中,通过望闻问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开出方药,然后带教老师给予点评指出不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培养伤寒的辨证思维方法。
总之,伤寒论的教学应该针对伤寒论不同于其它中医基础课程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好传统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竹君,蒋筱,陈豪特.背诵在内经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传播2015年第3期,总第22期147-148.
[2]程革.关于中医经典医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5,11(6):83-84.
[3]李小会.创新《伤寒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91-92.
[4]李赛美.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案例版《伤寒论》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43-244.
[5]郁保生,刘娟,郜文辉,石晓理,邹旭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月第二期71-72.
论文作者:武玉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伤寒论论文; 中医论文; 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伤寒论文; 过程中论文; 思维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