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入我院检查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均分为两组,其中2014年12月前共收治51例患者,仅对其提供常规健康教育,纳入对照组;对2014年12月之后接收的51例患者,提供行为转变理念相匹配的饮食行为干预,纳入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且好转幅度远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干预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糖脂代谢水平与生活质量,是值得考虑推广的干预方式。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糖尿病;血脂;饮食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64-02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在临床已并不罕见,目前除长期的胰岛素等药控制之外,正确饮食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据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不高,急需改善其遵医行为[1]。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于1983—1984年陆续提出,其主要通过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通过多方面引导并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达到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目的[2]。该理论模式以往多应用来改变人们的吸烟行为,近年来有学者将TTM应用于改变慢性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取得满意效果[3]。本研究将TTM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干预中,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102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干预组: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45~73岁之间,中位年龄59.0岁,平均病程(5.3±2.6)年;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46~74岁之间,中位年龄59.5岁,平均病程(5.8±3.1)年。纳入标准[4]:①临床症状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②无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史,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③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急慢性严重并发症。②生活不能自理,无家属陪伴者。③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病人。本研究实施前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确诊后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护理,并提供基本的健康知识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提供TTM相应的饮食行为干预,根据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等5个不同阶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个体化干预计划。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6个月后,对所选患者进行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血糖主要监测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血脂监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测定方法:采血前1d晚上进常规饮食,禁食12h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FBG、HbAlc及血脂,统一进食馒头餐后2h采血测PBG。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血糖变化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包括FBG、PBG以及HbAlc均有明显好转,且好转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行为转变理论的主要措施[5]:(1)前意向阶段:让患者意识到不良饮食习惯与疾病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其危害性。医护人员可通过认知转变与意识觉醒等策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不良饮食行为的严重后果,权衡利弊,从而产生调整饮食计划的动机。(2)意向阶段:告知患者改变饮食行为的简易性,并介绍成功案例让患者明白正确饮食的有效性,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通过食品交换份法等简易的糖尿病饮食的计算方法,以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正处于是否改变饮食行为的矛盾期。(3)准备阶段: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书籍影片等相关资料,指导患者饮食治疗内容与技巧,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其配合,参与到饮食治疗的过程中来,利用家庭支持来引导患者下定决心付诸行动。(4)行动阶段:此阶段继续为患者争取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积极引导患者向健康的方式转变。指导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饮食与血糖监测,对所得结果做总结分析,不断改进。(5)维持阶段:对患者在坚持一段时间的饮食行为后,将目前控制指标如血糖、血脂等水平与干预前做比较。并为患者每一小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可运用奖励的方式为患者巩固已有的行为,为防止不良习惯的复发,可指导患者家属及亲友提醒并监督患者避免复返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患者的饮食干预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较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取得更明显的好转。总结得出,通过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实施后,患者自己意识到糖尿病饮食与正常饮食的区别,主动了解关于糖尿病饮食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使血糖、血脂水平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嵇加佳,刘林,楼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617-620.
[2]贲洪玲,宋璐璐,任彤.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4):62-65.
[3]杨志敏,谌科,周凤勤.行为转变理论在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转变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4(27):2271-2273.
[4]孙力,安津平,史素芳,等.行为转变理论对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6(9):97-98.
[5]陆群.谈静,万霞,等.行为转变理论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15-18.
论文作者:金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患者论文; 饮食论文; 血糖论文; 血脂论文; 糖尿病论文; 理论论文; 阶段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