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学科专业素质拔尖的人才,这无疑对中学的教育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传统的初中学科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观念需要革新。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中学教学方式作出的新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讲究时效地提高初中教学效率,储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045-01
新课改的大力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成绩,忽略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导致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及长远发展的危害。新课改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品格,培养有才情、有素质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劣质影响,打造新世纪的新型教育模式。我们的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应当作为改革的表率,率先投入改革的浪潮,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坚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革除传统的在语文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新纪元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春天做贡献。
1改革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单方面的宣讲知识,学生单方面的听从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语文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教师讲课,往往一味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安排讲课内容,缺乏对教材的解读理解以及对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考虑。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师首要做的是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想法。新课改大力推广之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形式简单、途径单一。教师总是“有为人师表”的满足感和骄傲感。新课改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助,重视师生友好自由的话语伙伴关系。实际上,只有在师生地位平等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才会更加顺利,学生在课下,才敢于老师交流自己对于学习,对于课堂的想法。学生不敢说、不敢问、不敢答,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诉求,自然无法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出高效准确的教学方案。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应该一味的被老师牵着走。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的主见性,缺乏自己对于课程,对教学的理解,也缺乏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主动和热情。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以及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因此,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十分有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1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要努力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学与将来所用关密切关联。现在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许影响将来的个人职业选择,学生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而不是为了他人。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与文学性质兼具的学科,信息量庞大,学习任务繁重,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搜集资料预习分析的能力。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好预习作业,引领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提前记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背景。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检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给学生展示预习效果的时间,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表现自己,进而提升自己。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心中强化学习的意义。课中,老师可以在教案中增加一些引领式的问题导入课堂内容,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父亲给了你怎样的映象,父亲曾经留给了你怎样的背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思考,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在课文讲解环节中多就课文内容设问,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踊跃思考,以此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多将生活中的事情转化为语文现象,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课后,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看法,并鼓励学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于教师所讲课堂内容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看法。
2丰富教师教学途径:
新的时代有新的方法,新的时代有新的观念。老师不应满足于只为以传输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要积极学习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学习多媒体操作方式,灵活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制作精彩的电子教案,将枯燥的汉字变为活跃的故事,将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空间。也可以选择在电子教案中插入一些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及音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增长语文能力的小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力。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了理课程之外的知识。不要为了讲课而讲课,可以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就更加深渊的知识和学生进行交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中触发语言思维。
3重视实验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性质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大量的记忆语文汉字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着重增加练习环节,营造写作环境,加大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步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关联度极高的学科。学习地理离不开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感悟。有感悟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与作品。学校要努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条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定期组织学生户外进行活动,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感悟生活,品味生活中大自然中的语文。比如秋天叶落,可以引发学生对秋的感想。冬天下雪,可以引发学生对冬的想象。门头房的广告牌种类多样,语言新颖,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广告语言创造,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新型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形式要多彩,内容要丰富,理念要完善。教师应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以此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带着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去学习语文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人生品格。
论文作者:赵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传统论文; 能力论文; 初中论文; 课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