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射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10月诊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28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选择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同步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高,生存周期长,不良反应要少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均可耐受,临床治疗意义积极。
【关键词】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肺癌脑转移;效果研究
恶性肿瘤晚期会出现转移,常见的就是脑转移,尤其是原发性肺癌的脑转移,大约占据了临床脑组织肿瘤转移的75%。当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情况时,预示着不良预后,生存时间往往在3个月之内。目前治疗主要方法是进行全脑放疗,延长患者的寿命[1],但由于化疗药物难以全部渗透到血脑屏障中,使得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替莫唑胺是新型脑转移肿瘤的治疗药物,药物吸收后能够快速进入到患者脑脊液中,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肿瘤的分裂。本文分析了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发挥的效果,观察其治疗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10月诊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28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病例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病理确诊为肺癌(肺鳞癌8例,肺鳞腺癌5例,小细胞未分化8例,肺腺癌7例),头部CT检查确诊脑转移,至少有一个病灶[2];KPS>60分;生存时间预计三个月以上;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3.5×109L,转氨酶<2倍上限;排除患者合并其他器官疾病。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注,患者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均签署治疗知情书。试验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平均(59.6±1.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在44~67岁之间,平均(58.3±1.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种类等数据资料不纳入研究中,差异可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同步全脑放疗,总剂量为40Gy,5次/周,2Gy/次,放射治疗后,检查患者脑内肿瘤反应情况,严重病灶区域可增加剂量,保持总剂量在60Gy之内[3]。试验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口服替莫唑胺胶囊治疗(生产企业: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40636),放疗结束停止服药。观察患者的服药反应,若不耐受则停止用药[4]。最初的服药周期为28天,周期用药剂量为每天150mg,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能耐受则可以增加药量,每天200mg。注意:服药之前要空腹,并给予适量昂丹司穷等止吐药,防止患者出现呕吐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适当的脱水治疗,减少脑部水肿,若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给予胃复安治疗,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5]。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同样的临床护理,详细告知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治疗配合。
1.3效果评价
选择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两个判定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著、有效和无效。以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来评价脑转移肿瘤病灶的消退情况,显著: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保持在4周以上;有效:对比原病灶面积减少50%以上,维持在4周;无效:病灶面积减少50%以内或是增加,新病灶出现[6]。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有效。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反应、头痛、骨髓抑制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判定指标数据统计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同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其差异,若P<0.05可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效果统计上看,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好(P<0.05);从治疗不良反应数据统计分析看出,试验组的安全性也好于对照组(P<0.05),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n,%)
3 讨论
肿瘤疾病进展到晚期后会出现脑转移情况,预示着患者预后差,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癌脑转移。传统治疗以全脑同步放疗为主,通过对病灶的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灶转移,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出现的问题[7]。但是从治疗效果上看,此方法治疗效果较差,对于原发肿瘤难以控制,在治疗后很大的概率会出现肿瘤复发,导致患者死亡。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较短,普遍为3~6个月,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控制病灶,延长患者的寿命[8]。
本文分析了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依照患者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试验组患者选择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肺癌脑转移,对照组仅给予同步放疗。在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2.85%,试验组的效果更好(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的统计中,试验组共出现了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了10例不良反应,试验组治疗安全性更高(P<0.05)。本文数据统计为治疗近期(6个月)有效率,在治疗1年后对患者继续随访,试验组中有3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复发或者颅内高压。从长期的治疗效果上看,试验组治疗效果更加,因此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延长患者寿命,安全性高。
替莫唑胺是临床上新型烷化剂药物,属于口服化疗药物,小分子,脂溶性强,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达100%,相比单纯的放疗能够更好的渗透血脑屏障,在短时间内脑脊液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9];除此之外,替莫唑胺具有肿瘤细胞的停滞作用,在细胞分裂最敏感的时期发挥细胞毒性,使得肿瘤细胞凋亡,提升放疗效果。从药理作用分析上看,替莫唑胺无抗肿瘤活性,在人体内进行非酶转化活性化合物MTIC,从而对肿瘤中的DNA发挥甲基化的作用。同步放疗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药物通透性差,难以全部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低。在放疗治疗后加用替莫唑胺治疗,能够提升放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寿命[10]。从治疗安全性上看,试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但均处于患者可耐受状态,随着肿瘤面积的减少,各项不良反应也有所减轻,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由此表明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以往治疗发现替莫唑胺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但在本次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检验发现转氨酶的轻微升高,有轻度贫血迹象,因此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的综合安全性高[11]。
临床相关研究中,《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一文中分析了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12],其研究结果与本文相同,联合治疗能够消退病灶,延长患者寿命,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因此本文具有科学性。但由于本次研究患者病例数有限,患者仅具有一般代表性,因此关于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其他不良反应等还需要不断的研究进行。
综上所述,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消退病灶,提升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治疗意义积极,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蕾,安广宇,岳振东等.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22):2072-2074.
[2]张渝,陶海涛,汪进良,马俊勋,董伟伟,胡毅.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03):133-136.
论文作者:龚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病灶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肿瘤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