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大学论文,任重而道远论文,科技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高科技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高等院校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生力军。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新时期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一所在人才、信息、科学研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为了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北京大学近年创造性地推出了许多教学科研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新办法、新机制和新举措,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1996年来,北京大学出台了“北京大学科技开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1998年起建立科技开发风险基金,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规范了科技开发管理。科技开发部作为我校的科技开发管理部门,积极促进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把学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地方及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以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化的进一步结合,使科技开发工作上了新台阶,科技成果转让费和横向合作经费得以逐年快速增长。
1998年,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代表北大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0余项,合同金额近1.6亿元并创汇320万元美金。1999年我校技术合同额突破2亿元,合同数逾百项,创历史最高水平,其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工、生物工程、医药、农业等多个方面。例如,在技术转让方面,生命学院茹炳根教授负责的金属硫蛋白工业提取专利技术,已于1998年底和1999年分别与四川九牛公司、朔州三九资源公司和新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转让费用逾900万元。在技术开发方面,化学学院徐筱杰教授与海南养生堂有限公司双方共建北京大学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室,获得800万元的研究开发资金。在技术服务方面,综合技术研究所江超华教师的X射线衍射仪的技术改造项目,1999年也与国内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所得服务费用近20万元。
2000年上半年,科技开发部已代表北大对外共签订合同近30项。其中:技术转让合同8项,转让总额为263万元;技术开发合同9项,合同总额约423万元;技术服务合同6项,合同总额约60万元;合资联营合同5项,总投资额为3.3亿元,合作成立了北大先行有限责任公司、北大建业生物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大天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截止到6月初,我校合同到款额约1100万元,到款投资额为1.16亿元,到款额总计1.27亿元。
此外,北京大学与北京、云南、广州、江西、河南等许多省市政府部门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与各地的企业包括国有和私营企业等保持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接触,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作出了贡献。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开发部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使北大的高科技项目得到企业的资助,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和企业作出了北大的贡献,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横向合作以科技和经济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高校和企业相结合为指导原则,兼顾国家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从而能将北大的科技成果迅速地推向市场。
2 北京大学对外科技合作的典型事例与启示
2.1 科教兴农
1999年初,北京大学与江西汇源环境生物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了“江西北大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基地的成立启动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县”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1999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江总书记对北京大学积极支援老区建设、实现科技兴农的行动给予了肯定和鼓励。1999年底,北京大学又与江西省新余市结成科技经济友好合作关系,组建“北大新余社会经济发展专家顾问小组”,同时在新余设立“北大新余高新产业园区”,并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2000年又与东乡县合作建办江西北大东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新余北大高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而使北京大学在江西的生态农业一条龙系统工程全面展开。
除项目扶持外,我校还通过多种方式为老区发展做贡献。基地与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在新余和赣州各办一个北京大学继续教育教学点。这一计划的实施将直接利用北大师资为老区教育服务,培养老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2.2 “哑铃”模式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于1999年与美国波士顿仪器有限公司、宁波机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宁波波大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北京大学海外学子借助国外信息和技术建设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典型例子,也是横向合作的一个范例。它的成立启动了一种发展中国高科技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新机制,即“哑铃式”科技基地和产业的模式。朱镕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哑铃式科技基地”有利于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并尽快吸收、消化和实现产业化。
所谓“哑铃式”是指针对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分别在国内和国外建立研究开发基地,两个基地独立运作、密切联系。国内基地依托大学或研究所,从事研发、形成产业,并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国外基地由留学生以公司形式组成,提供技术支持。波仪公司正是选择了北大留学生所掌握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高新技术作为哑铃式科技基地的试点,逐步发展成为吸引国外留学生建设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一种有效模式。
2.3 高科技攻关
1999年11月9日,为加速实现高校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科技开发部与东圣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公司以北大化学学院的科研成果-锂离子电池高新技术为依托,总投资为一亿元,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0年3月22日,北京大学物理系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氮化镓蓝光LED及相关材料器件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先科技成果,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新成立的上海北大蓝光科技有限公司正以蓬勃之势发展。
2000年5月29日,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与江苏宏宝集团等签订了在3S即遥感/GPS/GIS(智能交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的协议,合作方将在近期内成立“北大宏宝智能交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设立标志着北大将全面参与开拓并占领国内3S领域的主体技术市场,在该领域集科研、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身,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板块上市公司。合作以北大遥感所的3S产品及样机技术为依托,逐步融合数字成像技术,促进交通产品的深入开发和产业化。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大学在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3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虽然北大在科技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与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我校目前向社会推广的重点科研项目中有一半以上还属实验室技术,成熟技术欠缺;成果转化率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项目涵盖的领域不够广泛,在某些重点行业如化工、机械、材料等领域研究开发较薄弱;侧重于向外推广项目,而在引进科研项目、服务社会方面存在很大空白;与企业联系尚不够主动和紧密,科技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还面临资金、人才、市场等诸多障碍。
世纪之交,创建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还要有一流的科技开发。科技开发是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做好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才能得到政府各部门、社会和企业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筹集资金支持教学科研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科技开发工作已是我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3.1 加强对科技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研究轻开发的观念
科学和技术、研究和开发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新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够促进科研。诚如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1999年北大科研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不缺钱而缺少产业化的成果。所以应进一步转变思想,加强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开发,使北大出现更多可产业化的应用成果,提高成果的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和适应性,消除企业的风险忧虑。同时,要解放思想、认清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没有科技产业化,科学技术就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化是一个整体。科技产业化是技术创新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有了科技产业化,技术创新才能得到反哺,才能获得进一步创新的支撑。技术创新如果没有一个向外的、开放的姿态,这样的一个不断进行资源扩张的循环就无法形成,技术创新也就不会得到支持和长足的发展。所以应当把创新和创业有机整合,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搞好科技产业化。
科技产业化还要求每一个科技人员的主动支持和持续参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家有一个误区,不关心成果转化,不向成果产业化提供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一项成果出来,卖不掉就束之高阁;卖掉了,收了钱,一切就交给买成果的人,不管了。这样的行为方式,不可能会有科技产业化,最多只是个科技企业化。我们认为,“科技产业化”这个词,不仅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还有一种转化之后要使其形成规模、形成持续发展能力的意味。这就要求科技创新人员应该在科技成果转化之后,仍然对科技成果的再创新、再开发给予持续的、主动的支持。当然,对科技人员的利益要给予足够的保障,以激发其创新活力。
3.2 完善校内管理,加强各学科、各部门间的联合
要进一步明确全校科技成果合同的统一管理,结束分散状态,建立广泛的联络网,集中力量扩大北大影响,促进各院系所及课题组与我校科技开发部紧密合作,改变单一学科成果转化形式,向多学科的综合性成果转化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校科学研究部、科技开发部、校办产业部作为上中下游,应形成一条龙,为校内外各单位服务,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于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加快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规章的制订、修改和完善。
3.3 坚持采用多种成果转化方式,加强与企业间的动态合作
成果转化方式要适应国情、科情、企情,如转让项目从小型到大型,性质从国营到民营,区域从发达地区到老少边区,从纯开发到"85"、"863"等项目成果的转让,尤其是要注重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实现产业化,以提高转化速度和转化率。合作的关键环节在于找准对口企业,实现强强合作。高校和企业的智力对流是彼此利益的结合、人力和财力的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可以高效率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生成。要建立动态的产学研联盟,根据成果转化的要求联合相应企业,随着转化工作深入可以增加合作对象。同时尽快完成以技术入股形式的合资公司及校办企业的技术股份管理办法,明确学校、系院所、课题组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最后,要整顿队伍,充实人员,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定期举行相应的培训,宣传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提高全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在校内,为各院系所争取更大的利益,改善其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在校外树立良好的北大形象,为企业出谋划策,共同为经济建设服务。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不仅仅是北大的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行为,但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北大则是这个主体中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北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