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重要论文,思潮论文,终身教育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世界出现了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朗格郎的终身教育提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后,这个思想得到广为流传,许多国家制定了教育法规来推行终身教育。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该报告出版后的两年内就相继被译成33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终身教育也就成为最有影响的现代教育思潮。
我第一次接触到“终身教育”这个词是在1974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恢复我国席位不久,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各国提交大会的提案中有两大类:一类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多为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提案;另一类是发达国家提出的,多为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提案。我不知道什么叫终身教育,因为它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就简单地把它当作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1976年我看到了《学会生存》的简译本(该书中译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原外国教育研究室翻译,1979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才认识到终身教育的时代意义。1980年我在准备“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的报告时,查阅了马恩的著作,发现马克思在一百几十年以前就深刻地阐述了大工业生产与教育的关系,蕴含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他说,“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又说,“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534、535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简言之,现代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而这种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
因此,终身教育思想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的。这种观点的提出有着宏观的历史时代背景:
第一,20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后果相比拟。”“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是用机器去代替和加强人类的机体功能。可与这种产业革命和最初的机器时代相比的是,科学与技术革命同时还进而征服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即在任何距离之间都可以直接传递信息,而且发明了日益完善的、理性化的计算机。”(注:《学会生存》第5页,译文出版社,1979年。 )这种现象必然影响到全人类的活动,包括教育。首先,教育已经不能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人民大众的权利;其次,教育不是一次受完,人的一生要不断受教育。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过程不断变革,造成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现代工业使得许多传统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已不可能,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就会很快被抛出现代生产以外。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变革,而且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核子、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知识也在急剧增长。据有人估计,人类知识的总和90%是最近30年创造的。知识的爆炸和不断更新,使得一个人不可能在短短的学龄期间(一般指6至24岁)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 而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革。正如终身教育理论的创始人郎格朗所说:把人的一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终身教育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
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责任。人类要想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善待自然,还要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心,因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它可以用来创造可供人类享受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可用来制造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只有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的认识,才能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
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把它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起初,大家把终身教育看作是成人教育、职工教育的同义词。谈到终身教育,总是和职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连在一起。后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只从职工教育的角度来理解终身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把整个教育系统纳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意义的教育有根本的不同。《学会生存》在定义终身教育时指出:“终身教育就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注:《学会生存》第196页, 译文出版社,1979年。)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使所有的人终身受教育;这种教育已经不只限定学校教育,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教育的内容已经不限于传授和储存知识,而是要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正在发生变化,学习过程正在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作用也在起变化,由权威性地传授现存的知识,转变为更多是判断学习者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身教育具有更新的意义。所谓知识经济,根据现有的认识,它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和信息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如果说,传统农业是以土地、劳动力为其基本的生产要素,传统工业是以资本和能源为其基本的生产要素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则是以知识(信息)为其基本的生产要素。而这种知识,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书本上的知识、现存的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固然掌握前人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知识创新的基础。但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过去的经验。创新的知识则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的不断创新,必将引起生产的不断变革,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知识的掌握和创新不能只靠学校教育,更要靠社会实践,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而教育要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所以终身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对终身教育应有如下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变革而提出来的。它要使人们适应这种变化,促进这种变化。这是学习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人类创造的最新知识,同时不断自我创新,从而促进生产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要把终身教育思想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升学,而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育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个体的发展。以往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职工教育,认为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的任务,或者是成人职工教育的任务,属于正规教育以后的继续教育。这是很大的误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串于人的一生。
普通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为了使中小学毕业生有终身学习的基础,就不能只传授现存的书本上的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具有自学的能力,走出校门以后有自己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专门人才要能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继续学习,不断学习。因此高等学校不能只传授现存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来设计课程和学习。现代高等学校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知识。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不在于保存、传播和发扬人类创造的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价值观。
第三,为了使整个教育系统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改革现在的教育制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衔接和转换的问题。终身教育思想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无论哪一类教育都要给毕业生以继续学习的出路和机会。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是必然的。只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才能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要求。但是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需要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的教育体系就要适应这种变化,使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贯通,能够相互转换。当前我国的学校制度还缺乏这种连贯性。例如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基本上断绝了继续学习的路子。要把整个教育系统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就要为这部分学校找出路,要使他们的毕业生在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当然职工教育,成人教育的大门是比较宽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职工学校或成人学校学习。但是从正规学校系统来说,我国当前的学制却是不连贯的。需要研究一个办法使它连贯起来。例如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在普通高校中设预科等办法,使任何青年在需要学习的时候有可能继续深造。
第四,要转变教育观念,使我们的教育行为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终身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是传统的驯化教育的一种解放,是为了个体的脑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能越俎代疱。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网络教学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需要了。教师的职业永远不会消失,只是角色在起变化,由知识的载体,学术的权威,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的伙伴。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终身教育是信息时代、学习社会的产物,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它的影响超越了时空,不仅遍及全世界,而且将影响到21世纪乃至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