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论文_杨海山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论文_杨海山

杨海山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 514542

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呢?

一、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能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例如,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我站在一直径为3~4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推出游戏。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合理调节高低结合和动静交替的负荷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

三、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练习密度比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四、运动负荷应依据不同目标要求让学生快乐

《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运动兴趣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外能否进行有效的身体活动。可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必须关注运动量和密度,虽然不需要在课中进行脉搏测试,但需要体育教师依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学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表现和面部表情,掌握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大小。

在教学实践中,制订合理的体育课堂学习目标,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快乐体育活动的动力。运动负荷与运动兴趣有着密切联系,不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了运动量而让学生跑1000~1500米,或者节节课都有较大的运动量,不但影响学生的运动兴趣,还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课堂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在快乐的运动中运动量就不会小。依据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和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在学习某一技术时,学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和练习的强度,否则,就不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比如学习实心球的投掷技术,学生练习次数少,课的运动负荷较小,就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多次练习加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才利于形成正确的投掷技术定型;针对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的运动素质才能提高,比如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等。

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按照新课程理念上好体育课的标准之一,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科学性很强的问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

论文作者:杨海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  ;  ;  ;  ;  ;  ;  ;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论文_杨海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