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及现有民居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潮汕新民居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自建房;潮汕新民居;建筑特色;新民居政策
一、潮汕传统特色建筑及其特点
1.建筑的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材料,顺应当地风俗传统,创造出地域性的建筑,表征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技术。潮汕地处广东东南沿海的,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所辖的区域。属于背山面海、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区域,有着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环境。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与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潮汕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状况、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意识。
2.潮汕传统特色建筑类型
分布在潮汕农村的传统特色建筑主要是“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
“下山虎”建筑在潮汕农村较为普遍,是潮汕府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平面布局形式为中间厅堂,两旁卧室,前带天井,两侧为厨房和贮物室。大门开于正中或侧边,结构一般为三砂土砌墙,瓦顶,农村用土坯墙或空斗墙,开间跨度不大。
“四点金”,是“下山虎”加前座的合成。其建筑格局与北京四合院相似,构造方式是中轴线上前厅—天井—后厅,前、后厅两侧各有一房,占据四合院的四角。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外有围墙,内凿水井。
“驷马拖车”也称“三进二火巷一后包”。整个建筑主体的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置于中轴线,以三厅二天井的祠堂为“车”,以祠堂两侧各纵向并排的两座“四点金”为“马”,以“火巷”与主座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座庞大的独立单元。
“百鸟朝凰”就是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其主体建筑由两座以上的“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
3.潮汕传统建筑特点
从潮汕民居的平面类型中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点:
(1)平面紧凑,类型丰富,组合灵活。结合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采取密集布局的方式,建筑之间用天井相隔,而天井之间则用厅堂,或通道,或檐廊相连。解决了通风、防热、防晒、防雨、防风等问题
(2)讲究对称,主轴线分明。无论是下山虎还是四点金、四马拖车,都很讲究对称,有明显的主轴线,在主轴线上布置厅房等大空间,两侧分布着若干形式接近的房间等小空间。
(3)外封闭、内开敞和密集、方形的平面布局形式。封建社会由于宗法制度,民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封闭性,外墙森严,一般不开窗户。但是,由于南方气候的特点,人们又要求民居能够通透凉快,因而形成了外封闭、内开敞的平面布局方式。
(4)庭院天井布置灵活、室内外空间紧密结合。有着通风、采光、排水、换气、家庭副业、杂务使用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庭院天井布置灵活而且与厅堂紧密结合,使室内外空间打成一片,共同形成本地民居通透开敞的布局。
二、潮汕民居的现状问题分析
1、潮汕传统民居的缺陷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管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但由于生产生活需求大幅度改变,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同现代生活存在一定基本矛盾:
(1)室内物理舒适度不高;潮汕民居室内采光度不够形式设计上面也没有大面积开窗,经常昏暗不明,给人压抑的气息。而且南方地区本就湿热潮湿,日照不足房间极易受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容积率较低,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空间的需求;传统建筑多以砖混结构和土木石头为主要材料,为建筑技术所限,传统民居多以单层为主,占地面积大而住居面积较小。
(3)建筑密集排列密度均较大;采光通风差,影响绿化率,居住区内道路狭窄,部分道路不足以支持汽车通行。
(4)建筑强度低,需要时常维修;潮汕民居采用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墙为主要墙体材料,以沙石灰作为墙体批荡材料。有硬度不足,不防水,不抗腐蚀等方面的缺点,易剥落。
2、潮汕现行自建房的缺陷
现在潮汕地区的民居多为自建低层或多层楼房,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规范,内部设计有一定程度不合理;
(2)大都只注重精装,没有从主体进行更合理设计;
(3)外观造型没有尊重区域文化传统,大都呆板或浮于形式,缺乏地方特色与当地传统建筑格格不入。
三、对潮汕新民居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潮汕新民居建设也在全国新民居建设浪潮中逐步改进完善,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
1、农村新民居建设政策
(1)、针对农村污水雨水排出紊乱,垃圾处理困难,造成生活坏境污染重。新宅基用量增大,老宅基无人居住,出现用地紧缺,土地利用率明显降低。
(2)、要政府引导,确保建设的有序推进。优先抓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新民居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和新民居建筑设计;强化土地控制。
(3)、要稳步推进,适合经济的承受能力。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好的村,可以考虑整体新建;经济基础暂时不具备的,要开展示范户、样板房建设。
2、潮汕新民居建设思考
如今潮汕地区传统民居的设计已经不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反而倾向于无潮汕特色的自建房,这些没有文化传统的自建房慢慢取代了传统民居,现代村落渐渐失去原本的风貌。随着房地产商的快餐式开发,使得传统民居遭到高层住宅等新式住宅的强烈冲击。个别地区的传统建筑大都破旧而难以保存,留存下来的也屈指可数。我们有必要有所行动,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将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相结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经济适用、秉承潮汕传统文化的新民居。
具体措施计划如下:
(1)在保护传统建筑条件下,发展传统民居设计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使新民居不仅成为美观实用的居住场所,而且成为承载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2)要根据各个村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实际,全面整合村庄用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布局,保证强有力的规划约束从而避免乱拆乱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在外观上保留区域传统特色,功能上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引入信息时代设备。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发展。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的示范引导。
(4)加强节能防震新民居规划设计,在新民居建设中要不断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结构的使用力度,确保住房安全、环保、节约。
参考文献:
[1]陈华《潮汕民居面面观》[J].考试周刊,2011,(07):37-38.
[2]陆元鼎,魏彦钧.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唐孝祥,吴妙娴《试析近代潮汕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J].2006,(05):86-89.
[4]朱伯肃 《关于农村自建房现状及房屋安全的思考》[J].福建建材,2016,(07):38-39+52.
注:项目编号(基于地域适应性的潮汕新民居设计研究201710564373)
作者简介:
王晓儿,1996-,广东汕头,汉,本科。
第二作者:谢琦,华南农业大学。
第三作者:陈华钦、吴伟彬、姚景星,华南农业大学。
论文作者:王晓儿,谢琦,吴伟彬,陈华钦,姚景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潮汕论文; 民居论文; 传统论文; 建筑论文; 天井论文; 农村论文; 布局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