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效果观察论文_肖萌

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效果观察论文_肖萌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272013

摘要:目的:分析靶向+化疗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2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全脑放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00%,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即P<0.05。结论: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行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其预后良性发展,保证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靶向;化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效果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即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据有关资料统计[1],免疫正常人群原发颅内肿瘤中,PCNSL所占比介于2%-5%之间,而且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生存时间介于17个月-45个月左右。本院为了探索该病症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对患者行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效果理想,具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活检证实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诊断标准,且不存在颅外淋巴系统受累情况。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全面了解,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25例。其中,参照组有19例为男性患者,6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平均为(49.6±7.3)岁;17例患者存在颅内压增高症状,10例存在颅神经、肢体活动障碍,6例存在记忆力下降与性格改变症状,3例癫痫,1例视力障碍。治疗组有18例为男性患者,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平均为(50.3±6.8)岁;16例患者存在颅内压增高症状,12例存在颅神经、肢体活动障碍,7例存在记忆力下降与性格改变症状,3例癫痫,2例视力障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应数据组间差异并不明显,即P>0.05,实验可行。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全脑放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持续2-6个周期,每周期取甲氨蝶呤3g/m2。

对治疗组患者行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每周期取甲氨蝶呤3g/m2,利妥昔单抗剂量控制在375mg/m2左右,给药前后,尿液碱化、充分水化,完成给药12h后,给予亚叶酸钙解读,1个治疗周期为4w[2]。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数据,计数资料(n,%)的组间比较结果为χ2检验,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则P<0.05。

2 结果

治疗组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情进展,1例稳定,即治疗无效;有7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即治疗有效;有16例患者病情基本消失,即治疗显效;治疗有效率为92.00%(23例/25例)。

参照组2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病情进展,6例稳定,即治疗无效;有11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即治疗有效;有6例患者病情基本消失,即治疗显效;治疗有效率为68.00%(17例/25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χ2=4.50,P=0.03<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00%,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即P<0.05,符合岳春燕[3]的研究结果。

现阶段,PCNSL临床化疗多采取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路莉[4]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不足70岁的患者与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同时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治疗,病症完全缓解患者中,小于70岁患者的生存时间为36个月,而大于70岁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5个月,由此可见,对70岁以上患者行全脑放疗,并不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相对较大的副作用。而对患者行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全脑放疗,患者生存时间为34个月。由此可见,无论是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还是全脑放疗,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晚期神经毒性反应。

利妥昔单抗属于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以加快B细胞凋亡、强化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抗B细胞淋巴瘤作用较好。邱伟智[5]等人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患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并没有发生明显性毒性反应。

分析本次实验结果,治疗组患者之所以治疗效果较高,晚期神经毒性发生率较低,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患者年龄相对较低;其二,患者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并没有接受全脑放疗。

结语:

综上所述,对PCNSL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全脑放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患者出现晚期神经毒性反应的可能性较大;而对患者行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不仅效果更为显著,而且患者出现毒副作用的可能性较小,可以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宝师,毕智勇,张忠等.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01):83-85.

[2]邱伟智,龚国梅,李文臣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和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01):22-27.

[3]岳春燕,朱阳敏,高雅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54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05(09):1454-1456.

[4]路莉,荣玉涛(综述),徐凯(审校)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方法[J].放射学实践,2015,07(06):691-693.

[5]邱伟智,龚国梅,李文臣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和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01):22-27.

论文作者:肖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效果观察论文_肖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