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网的线损管理工作已然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应用下能够有效的提升配网线损管理,可以迎合持续增加的电力需求,提高电力服务的水平。在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前提下,进行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对于降低线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用电需求量急剧的增长,并使得电网管理和用电量的增长两者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可现实情况是,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配网线损管理的现状是比较糟糕的,因而实现配网先算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1配网线损的危害
由于配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匹配,或者损耗比较高的配电电压器没有及时进行更换,这些都会导致损耗的增加。另外还有低压无功补偿不合理,高峰欠补,低谷过补;用户的引入线过细过长,或者电线破损严重等都会造成线损量的增加。配网线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及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威胁,其危害性主要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发热情况严重,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热是导致配网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同时,热量会使电力系统的相关导体温度升高,不仅加速了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还可能导致热击穿问题,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二是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电力系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但线损的存在使一些能量被浪费,而且电力企业为了维护电网的运行安全还应采取通风、冷却等措施降温,该过程也消耗了一定电能,与国家倡导的节能理念相悖。
2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措施
2.1配网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中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精准对比能够对一些大型的电力使用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可以在0.5秒的精准度情况下采集数据,从而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技术内容:(1)DCS系统。DCS系统是可以通过高精准的测量得出数据,检测电力正常运转负荷能力,及时发现、解决不良现象,从而实现变电区的平稳供电。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规定:如果电压超过规定范围,电力调度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因此要保证通信协议接口的可设计性,才可以安全的接入电能表。(2)GPRS公网。在高压输电系统中,无论是负荷记录还是高压表,都需要进行TCP模式激活。其中,负荷记录主要是依靠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一方面,通过扩展、优化相关数据,从而提高处理电能能力,来满足高压电表的功能需求。比如一些常见的断电、送电、电压过电过程等,同时,也可以针对输电设备的电压极限点进行设计;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拓展低电压端的信息显示,能够使其在通信协议、优化数据等多个方面进行负荷测试仪和电压表的分析,从而使这两者达到兼容状态。
2.2推广新技术与新材料
目前,我国已经加大了人力与财力投入,研制出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将其应用于配电网络技术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可运用新技术调整电网结构,提高配网系统的合理性与高效性,还可以运用这些技术建立现代化变电站,尽量节约人力成本,实现无人操作。电力企业应利用新材料更换耗能较高的设备与线路,为了保证配网系统安全运行,需安装合成绝缘子、氧化锌避雷器等设备,以免引发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重视无功补偿
为了维护配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企业应重视无功补偿,合理确定无功补偿方式、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等内容。一般来说,对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分别进行补偿,例如高层建筑的单相负载较大,可考虑分层单相无功补偿或自动分相无功补偿。值得注意的是,电容器具有放大谐波的作用,不仅缩短了设备寿命,还增大了配网线损,可使用滤波装置降低谐波影响。
2.4完善电力营销GIS系统的应用
由于电力营销业务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客户群体,庞大的业务量需各部门之间展开通力的合作,因而需进一步的推进线损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GIS系统中的运用。如获取其他部门无法获得的数据、实现营销数据的共享、管理故障抢修等业务,这些工作要想得到顺利地开展,都离不开GIS系统的可视化管理。再比如通过GIS系统能够更为快速、及时地在地理地图上找到故障小区的确切位置,帮助工作人员查询信息、开展工作。此外,GIS系统在精细化电损控制方面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监督控制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够确保用电数据的准确性,保障用户正常用电、维护企业利益。
2.5构建完善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
要想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一个完善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是企业需具备较好的监控能力,很好地体现于GIS系统的应用中。二是实时的监控电网,确保用户用电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开展管理活动。如遇到故障抢修业务时,借助于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能使得GIS系统瞬时的收到代办故障单、车辆管理等信息,进而帮助营销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最近的抢修人员赶往故障现场。与此同时,也能够实时的监控抢修人员是否及时的赶往事故现场、处理事故。
2.6监控系统
首先,该制度仍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它已经能够监测一天中的线损和抄表信息。同时,也可以对电力成本的错误计算进行分析和处理。其次,系统可以全面监控用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过滤数据。只要管理器预先设置相应的阈值,系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滤,然后根据管理者的需要显示数据,这可以方便管理者及时发现在正常类别之外的一些数据,并在C中跟踪数据。不断地保证数据异常。该问题的影响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三,为了使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供电部门必须配合好,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管理方案,将监控类别扩展到系统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原来的月损监测改为t。每天进行损失监测,使异常情况发生。这一过程更及时,避免了更大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电量损失,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并对各部门人员所应担负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另外,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配网中的异常问题,还应当采用有效运用监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及时监测到各项异常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本文就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桂玲.浅析线损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GIS系统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1):120-121.
[2]袁志聪.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J].科技视界,2014(19):256.
[3]何黎.城乡配电网损耗精细化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4]吕志伟.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农村电气化,2009(12):45-46.
[5]朱海吉.基于数字化供电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论文作者:郭巍巍,刘普庆,王大宾,刘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网线论文; 精细化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电能论文; 线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